返回第175章 公孙禄直言进谏 颟顸君一意孤行(第3/5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怨恨!”

    “大司空大人言之有理。朕不是刚愎自用的昏君,怎么不知道是非黑白呢?

    来啊,传朕旨意,把羲和鲁匡等大臣降职,兹改任羲和鲁匡为五原郡卒正,以缓解天下百姓对五均、六筦制度的怨恨和抨击。”

    王莽终于下旨,免去了羲和鲁匡等大臣的职务。

    实际上,专卖独占的五均、六筦制度的实施,并不是根据羲和鲁匡一个人的意见就搞起来的,而是得到了王莽君臣的首肯。

    如今,为了安抚百姓,满足百姓的愿望,王莽只好选择,把羲和鲁匡贬谪抛弃,以平息众怒。

    然而,王莽至死不悟,一直没有认真接受公孙禄、严尤、范升等贤明大臣的意见。

    5

    实际上,新王朝的有识之士,贤良大臣公孙禄、严尤、范升等,都十分了解饥民反叛的根本原因。

    各地流民反叛,大都是由于天灾人祸造成的饥寒贫苦,穷苦无助的善良百姓,才最终不得不铤而走险,起来造反,争先恐后地去做盗贼匪徒的。

    反叛的流民聚集在一起之时,却时常盼望着,年景好时,能够返回自己的家园,渔樵耕织,安居乐业。

    流民队伍聚众之时虽然人马以数万计算,但流民集团,大都不敢去攻占劫掠城市,与官府官军做对。

    即使勉强劫掠到一些粮食财物,也只能够维持流民集团全体部众当天的生活,苟延残喘,暂时活命而已。

    讨伐流民之时,各县长官和州牧、郡太守等大小官吏,战死沙场的,大都是官军自己乱斗,被自己人的武器杀伤杀死的。流民队伍将士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知道触犯官府的严重后果,并不敢存心去杀死朝廷的各级地方官吏。

    可惜,新王朝的最高领袖王莽,高高在上,不询下情,已经完全被自己的部下大臣官吏所蒙蔽。

    加之,王莽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个性,不肯接受大臣相左的意见。

    王莽完全不理解或者不愿意去了解,流民反叛的真实原因,始终也不懂得流民内部的真实情形。

    于是,高高在上的新王朝君臣,不愿意面对百姓疾苦深重残酷现实。

    新王朝君臣,反而武断地认为,造反的百姓,是恶性难改,百姓们都是无知刁民,天生的盗贼本性,凶残成性,他们反叛犯上,违法乱纪,烧杀抢掠,一个个都是无恶不作的奸恶之徒,罪不容赦。

    于是,新王朝君臣,彻底放弃安抚之策,欲用武力镇压,去平定四方叛乱。

    6

    地皇二年(公元21年)年末,王莽决心已定,下令荆州州牧王佳,动员自己荆州州牧所辖的地方官军将士二万人,前去攻打盘踞绿林的饥民灾民武装绿林军,务必立即将绿林军这些盗贼匪徒剿灭净尽,恢复地方安宁。

    接到皇帝旨意以后,荆州牧王佳不敢怠慢,立即动员自己荆州牧所属的称做“奔命部队”(机动部队)的官军将士二万人,前去攻击盘踞绿林的流民军队。

    闻听荆州牧王佳率领官军主力来攻,绿林军首领王匡、王凤等,不愿意坐以待毙,为了自己的生存,只好率军,被动地应对。

    官军和饥民军,在云社(湖北沔阳)一带,展开了数场激战。

    绿林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有利条件,而官军暴虐,军纪涣散,百姓怨恨。结果,绿林军大胜。

    王匡王凤统领的绿林军,大破荆州牧王佳的官军队伍,杀死官军将士数千人,把官军所有的粮秣辎重等军用物资,全部掳获。

    荆州牧王佳见势不妙。急忙率军向北撤退,想逃脱饥民军的包围。

    绿林军将领马武等,率军再对荆州牧王佳的官军予以截击,对荆州牧王佳迎头痛击。

    绿林将领马武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