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章 碌碌无为刘欣弃世 飞龙在天王莽再起(第3/8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持朝政的,既得利益阶层的权贵们的竭力反对,坚决的抵制。

    限田、限奴令一经发布,首先就遭到了皇帝的新贵丁姓、傅姓等外戚的竭力抗拒。

    这些贪婪的新贵,宁愿大汉帝国灭亡,也绝不愿意对天下百姓,做出丝毫的让步和妥协。

    刘欣(哀帝)对这一限田、限奴的革新诏令,也就最终没有力量,去加以大力的支持实施了。

    限田、限奴革新的结局可想而知。

    朝廷限田、限奴革新的诏令,最终就成为了一纸空文。

    大汉朝廷不平、不公的土地、赋税政策,越发令天下穷苦百姓日益窘困,官吏百姓失望万分,怨声载道。

    他们对当政者的贪婪,无耻,越发怨恨,渴望改朝换代,以换来新的转机。

    穷苦无地的百姓,悲苦的奴婢们,反抗暴政,背叛苛酷主人的心思,也油然而生。

    刘欣(哀帝)在驱逐了以大司马王莽为代表的王氏家族的权臣以后,皇权开始巩固。

    这时的财政越发捉襟见肘,刘欣也更加意识到了土地改革的迫切和朝廷面临的巨大阻力。

    可是,他最后实际去做的,却只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去维持已有的利益格局,并不打算做大的变革,以免得罪那些新旧权贵家族,导致皇位的不稳。

    在这个思路的引导之下,刘欣开始大肆宠爱**董贤等新贵佞臣,竟然把国家大事,统统交给这个年纪轻轻,没有任何理政经验,但深受自己宠爱和信任的大司马董贤,去处理。

    刘欣(哀帝),大司马董贤君臣,对国事不思变革,满足于得过且过的日子,致使大汉王朝的朝政,越发混乱腐朽,荒唐无知的政策法令,层出不穷。

    天下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更加没有希望,更加无所适从,怨恨丛生。

    善良的大汉百姓,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美满的幼稚可笑的希望,寄托在一二贤明的权贵,或英明的君王身上的举动,最终就只有以失望告终了!

    到了最后,作为一国之君的刘欣,不仅没有带头,去支持大司马师丹等人设计的变革措施,而且作为一国之君,他甚至自己带头,去公开破坏朝廷制定好了的法令规矩。

    作为一国之君的刘欣,自己就违背朝廷制定的法令,竟然一次性地赏赐给了自己最宠爱的**董贤,两千顷的土地,是汉朝廷制定的限田令最高额度的近七十倍。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

    朝廷制定的限田、限奴婢令,最终不仅成了一纸美丽的空文,还成为了戕害百姓的毒药和利器。

    朝廷制定的限田、限奴婢令,不能够顺利实施,让普通官吏与黎民百姓,更加不满和怨怒。

    下层百姓,深深感觉自己受了汉朝廷君臣的欺骗与愚弄,更加痛恨上层统治者的欺诈、贪婪与无耻。

    除了限田、限奴婢的法令之外,刘欣(哀帝)还下达了一系列的革新的诏令,试图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汉朝廷。

    从表面看起来,那些法令,都极具欺骗性,都是那么的冠冕堂皇,美丽迷人,具有大汉梦的特色。

    如废除任子令和诽谤欺诋法,罢乐府,禁郡国献名兽等等法令。

    但这些旨令,最后全都成为了纸上谈兵,或是海市蜃楼一类的东西。

    是给渴望土地,渴望自由富裕的农民、奴婢画的一张饼,根本无法充饥。

    最终这些美好的旨令,都成为了一纸空文。大汉朝廷仅有的一点威信,也丧失殆尽了。

    从此以后,下层百姓就再也不相信,以刘欣为代表的大汉朝廷君臣,所宣扬的那些所谓的善政了。

    刘欣(哀帝)空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才,使大汉帝国战车的车轮,加速向深渊滑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