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七章 三战河北 八(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着满园盛开的桃花,安禄山满意地伸手弹了弹袍服上的尘灰,即便这洛阳陪都皇宫之中实在已是一尘不染,洁净无比。但低头可见的明黄锦袍似在有意无意间提醒他要随时保持所谓的帝王风范,尽管他内心并不如何清楚。只是,身边娇艳妩媚的皇后张氏以及那随侍在身后的俏丽宫女们却早已将他的身份衬托地鲜明无比。

    在身周的这般春色拱卫下,安禄山原本烦躁的内心此刻已是一片宁静,当然那般却也在原始的积累之中。这时的他,已然将那崔乾祐殒命潼关和蔡希德兵阻相州之事抛诸脑后,眼前的奢靡生活和醉人风光显然将这位从前满腹野心的胡人大将迷地失去了冲劲,哪怕只是暂时。

    然而,一声极不合时宜的请示打断了从前的大唐东平郡王c三镇节度使,现下的大燕皇帝—安禄山的千般遐想,转而将他拉回了严峻的现实之中。

    “禀告圣上,严大人在园外候见。”说话的这名侍卫是一直跟着安禄山的亲信之人。是以,最知对方心思,口中虽然因为以往惯称而一时犹豫,不过却也仅仅一刹那的功夫,稍后便让他自然地转过了舌头。毕竟他可不愿像前日的那人一样,只因一声敬称之错,便将脑袋永远地留下了,虽然那人也是跟着这位安大帅十多年的老人了。而面前这位大燕帝国的开国之君想必亦很清楚自己曾经干过多少灭人家门的事,因此身边扈从之人几乎都是任职平卢军时带来的旧部,旁人若想插手宫室防务,那便是要掉脑袋的大罪了。

    安禄山轻轻的“哦”了一声,他自然是知道那严庄此来所为何事,不过俗语有云: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总不能让自己自废帝号吧?虽然他也明白,以对方之聪明,断不会蠢到这时还来劝说自己,但无论如何心中却不免有些不快起来。

    安禄山眉头一皱,却也并不理会身边的张皇后,只掉头在一众太监,宫女以及侍卫的扈从下,向这芙蓉园的外间走去。

    而这时站在园门外的严庄却是一副心焦无比的模样。原因无他,自大军入洛阳以来,这些在他看来乱七八糟的事便层出不穷。而那群军汉莽夫似乎更加关心府库之中的财物和民间的艳丽女子,至于这大燕国今后何去何从,却是无人知晓了。

    但神志清明的他,心底已经隐隐察觉到这恐怕是那瑞王设下的一个陷阱。其实无须其他佐证,单从一点上便可瞧出端倪。洛阳城连结运河南下,乃是南北沟通衔接之要地,更是南方粮食送入京城的必经之路。但就是这等一贯粮秣充足富余之地,待到安军,或说是燕军入城接管之时,却只有一万余担的存粮。而百姓也是减少了一半有多,剩下在城内的多半是些老弱妇孺罢了。而更为蹊跷的是,模仿京城而设的东西两座府库却是分文未动,那满库的金银珍玩以及堆到霉烂的绢帛布匹纵是再清高之人,只怕也是难抵诱惑。更不用说燕军中的那些胡人将领了。

    其实,严庄亦不能免俗,只不过在他看来,此事更须好好推敲一番,而不是像其他人那般洋洋自得。“难道这当真就是瑞王的诱敌之计吗?”在心中反复问过十五遍之后,他终于决定前往皇宫向皇帝当面直谏。尽管他也明白如此做法,多半讨不了好处,但既然造反,便已无退路可走,眼下时刻正是关系到今后的存亡的关键之时,若不当面将诸事向安禄山说清楚,只怕大祸旦夕将至。

    洛阳芙蓉园乃是陪都皇宫的一处风景名胜,最早可追朔到东汉年间,曾经该朝前后三位皇帝多加修缮扩建。虽然后来洛阳屡遭兵火,但芙蓉园的规制却一直留在原处。待到大唐开国之后,不久便民丰物埠,兴盛至极。此园也是多经增修,因此除了原先的皇家园林之外,其外围更是扩大不少,其中最西边更有百兽林供皇帝闲时围猎之用。至于其余各处的围廊亭台更是多不胜数。因此,置身此间,恍惚之余确实会有遗忘世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