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三战河北 七(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帅,若不能急下洛阳,以作帝王之基,则属下只恐进退两难之下,于士气军心大为不力啊。”焦县安军大营内,高尚向着正背对自己的安禄山苦口婆心地劝道。

    身为叛军中仅次于严庄的谋士,取代之心于他而言自然是时刻潜藏。因此,联合安禄山宠妾张氏与以安庆绪,严庄为首的世子党相对抗自然是他的首选了。只是,后者势力遍及军中上下,尤其是长子安庆忠身死长安之后,外人大都知道若然安禄山篡位,则必定以此子为太子,以为继大统。

    然而,凡事若只凭外间一介之词,便无隐秘可言了。单就此事来说,实则最不愿其称帝的,或者说不在这时称帝的便是那安庆绪等人了。不同于兄长,这安庆绪并不得其父欢喜,所谓的世子之位不过是顺位之说罢了。便是那安禄山其实也未亲口许过,更不用说那登基之后的太子之位了。而那张氏却是极得安禄山宠爱,又于年初起兵之前诞下一子。此子虽幼,但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之事不绝于史书,谁又能保证这位安大帅不会因为枕边之风而另立继位之人?而实际上,略明内情之人大都知道,此事极为可能。

    是以,这才有了高尚连夜求见并一力主张趁势攻打洛阳的这番举动。其实,以安禄山之能并非没有想到此点,但同样他也考虑到这洛阳城未必不会是朝廷抛出的一个诱饵,其意无它,便在于使自己顿兵于坚城之下,再从其他各处合兵进围,如此自己必将插翅难逃。

    此时的安禄山虽然尚未得到关于史思明兵败的消息,但李归仁,崔乾祐二人全军覆没之事却已由探马报知于他,因此西进之路便不会再像先前计划那般顺利,相反却是要面对李佑麾下方经大战的十万大军。如此一来,速进之策便须舍弃,而占据洛阳并非一无是处。最少,东都的陷落无论如何都是对唐廷以及天下士子的一大打击,而对于提振略有下沉的己方士气也有莫大益处。当然,对于称帝的诱惑也是一大原因,毕竟安禄山之所以领兵反叛,为的便是九五之尊。高居人上的滋味他早已尝到,这时为的便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知道,那般君临天下,俯瞰山河的感觉确实只有帝王才能拥有,而他要坐的便是那皇帝之位,至于究竟是在长安还是在洛阳,其实并非如何重要。

    不过,此时的安禄山虽然因为战局阴晦而心下烦躁,但总算尚未昏过了头。现下,北方史思明和南面蔡希德都是消息不明,那蔡希德还好些,三日之前尚有探马往来,此时想必还在进军途中。而那史思明却已有十来日未曾传递讯息,这却不免令他有凶多吉少之感。

    念及此处,一向狠辣果决的安禄山竟有些犹豫起来,毕竟一步行错,不但麾下大军灰飞湮灭,他自己必定也是难逃一死。这般想着,他便不再理会那高尚,却只一个劲地看着角落里的孤灯,心中不免难以抉择。

    却正在这时,只听外间侍卫进帐禀告,称洛阳府衙兵曹录事参军刘恭越求见,说有关于洛阳城防之重要消息。

    原本安禄山并不打算接见这等微末官,毕竟自他起兵以来,每日都有众多对唐廷心存不满,或是希图荣华之人前来投诚。但同样地,其中真正有本事的却是寥寥。若非来者口称熟知洛阳城防,而此事又确实关乎他部下十万大军存亡,只怕他早将来人打发了。

    只是,自他传令带这位刘大人入帐之后,却又隔了好一会儿方才听的动劲。原来那位刘大人虽一心投诚,但无奈胆子太,怎么也要由身边一名贴身亲随陪着,方肯来到这叛军虎穴。当然,以安禄山之自负,自然不会在这等事上斤斤计较,毕竟若是那洛阳留守裴仁庆要派刺客前来行刺,断不会使上这等愚蠢之举。

    然而,当二人进得帐来,自报家门之后,却不免仍使安禄山和陪在一旁的高尚惊讶起来。原因无他,二人之中,领头的确实是那兵曹录事参军刘恭越,只是站在他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