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七章 三战河北 八(第2/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之感。

    站在曲波亭中,严庄确实也有些陶醉起来,毕竟眼前的一切真正是有如仙境之感。但想及前方战报甚是烫手,他终究不得不打破这般美景,言道:“启禀圣上,据臣下得知,唐军已于五日前兵出潼关,直朝洛阳而来。那统率之人正是瑞王李佑,麾下号称大军十五万,虽则未必属实,但十万之数据臣估计总还是有的。而北方探马终于回报,称史将军已在十日之前为郭子仪所败,部下大军损失殆尽,如今已然退守恒州,但其部兵不足两万,只怕难以抗拒对手啊。至于南面蔡将军已经顿兵相州城下多日,此刻只怕军粮亦有告罄之虞。而我军自入洛阳以来,将士劳顿,又见满城财货,生异心者有之,行抢者更是不可计数。长此以往,微臣只恐军心将散,是以恳请陛下出面整饬,并召集诸将商讨御敌之策。”

    安禄山固然有好大喜功,骄横暴躁之禀性,但他也决非蠢人,否则何以在玄宗皇帝以及那李林甫的眼皮子下既取巧邀宠又蓄藏实力?此刻经由严庄一番点醒,原本一时沉迷酒色的大脑重又清醒过来。当即便听他道:“爱卿所言甚是,然则眼下各方不利,除了冀望蔡希德打通魏相一线,继而夺取漳水以南各地之外,那便是坚守洛阳一地,凭着背倚坚城而与那李佑儿决一死战。我朕便不信,以我大燕铁骑竟不能战胜那唐军弱卒么?!严卿家或有良策,但说无妨。”

    严庄听对方所说之后,心中竟有些犹疑起来,本来以他的心思,自然看出这洛阳城一旦进入,己方便有涣散之忧。而今日他此番前来其实也是为探眼前这位即位不足五日的大燕帝国皇帝的口风。既然此时对方并无良计可退唐军,那照之前所想,他便该抛出自己计划。只是现下安禄山这般说法,严庄却有些怀疑,以对方之性格,未始不是在做试探。

    但形势危急,已如箭在弦上,于是只听他沉声道:“陛下,以微臣之见,眼下之势不可单行守株待兔之道,至紧要者乃是确保后路通畅,因此若不拔下太原,则我军后方必不安,到时便是后退只怕亦不可行。为今之计,有上中下三策。上策,以一将回攻太原,务必将其一举攻克,以此确保粮草安全并贯通范阳三镇。同时,整修洛阳防务,成以逸待劳之势以应李佑大军;并下令蔡希德部继续南进,趁李光弼属下唐军未经征战时主动出击,打击敌方士气,以为牵制。中策,留一将于洛阳拖延李佑,而陛下亲率大燕主力撤出此城,全力往南会合蔡将军所部之下,南下攻略江淮等地。南方本就防守薄弱,若然南下成功,则可撼动大唐国本,亦可为陛下建立永固之基。下策则是调蔡将军南下大军回洛阳,并收缩各地部队,集中屯驻此处,一旦李佑大军来到便与之决战,务求一战克敌,了此大患。”

    严庄马不停蹄地将三策接连抛出,目的其实只在试探安禄山是否当真是值得辅佐的英明之主,毕竟以目下燕军形势,在他这等聪明人看来,确实是该考虑退路之时了。

    安禄山听完三策,在亭子之中来回连走了三圈,方才徐徐道:“你说的一点不错,但眼下我军本已实力受损,若是同时在洛阳,相州,太原三地动手,只怕兵力不经敷用。是以,上策虽然最为稳妥周全,却是难以兼顾啊。若是行用中策,南方唐军虽不善战,但江南水之地,亦不利我河北边塞之军作战。漳水以南周边之地倒还尚可,我听闻自相州再往南去,河道逐渐增多,及至江淮之地则全然不利骑兵野战。我军若是全部南下,只怕会羁绊当地,要是再被唐军衔尾一击,当真要身死异地了。因此,以朕看来,你的下策其实乃是上策。撤回蔡希德并无多大关系,反正他在那相州也是寸步难进,倒不如回军洛阳,与各部合并一处,到时全力与那李佑决战。我军背靠洛阳坚城,兵力又不在弱势,兼且将士大多能征惯战,若是安心以待则必能战胜唐军。如此,依你看来如何?”

    其实,早在前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