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北地风波 四(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定州距离大唐河北,河东两道交界处不远,乃是北地远近闻名的大城,因为处于河东道北端,河北道西南,位置突出,靠向北方各族,是以每年春来秋往,总有无数胡汉商贩往来于此,再加上大唐国力雄厚,开了边市互易,越发使得这里热闹起来。

    然而,如若问起本地人来,何为定州特色?保管得到的都是一般口径,那便是绢马和老虎。这话说的不甚明白,甚至还会吓人一跳。前者尚且好说,凡是来往于河北诸州的客商大都知道,这定州的绢帛可是在北地出了名的又多又好,而马么,只因靠在了边关之地,胡人多以马羊牲畜为生,马多也就不奇怪了。但最令人费解的便数后头的老虎了,初听此话的人难免要问:莫不是这定州多山林,所以引来如此多的老虎,以至于居然一夕成名,连带着说到定州便扯上老虎了。其实却不然,这老虎指的并非是那寻常的百兽之王,而是一个人!

    这绰号老虎之人便是主管定州附近中三驿的何明远,只是比起他的生财有道,那中三驿的朝廷官职实在不足一晒。其实若问于定州当地人,则或有人不识那州衙里的太守,但绝无人会不知何明远的大名。只消报上这三字,定州及其周边各县保管畅通无阻,无人胆敢刁难。说白了,这何明远才是这定州的主人,甚至有人猜测,他一句话便能让太守或是刺使卷铺盖滚蛋。这决非虚言,只因两年前此处的上任太守便是因为和他发生了冲突,之后不久便另调它处了。

    他所以能得上这老虎之名,也着实不容易,要知在这北方骠悍之地,想混出个名堂来,远比繁花似锦的中原要困难得多,也苦得多。而这何明远最令人佩服之处便在于靠着一双白手,博命起家。而且似乎在安大人履任范阳节度使之后,这何老虎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附近州县的织户十有八九被他兼并,就是依然独力支撑的也不得不将所产布匹交由他来转销。何况,此人手段阴狠毒辣,每每看上他人织坊时,先不动手,待暗中查得详情之后,或公或私,且黑且白,必定一举而下,若不得手,决不松口。所以,这“老虎”的绰号也正由此而来。

    当然,其间也不乏有那不服气之人要将他告上公堂。只是这人本来就是主管中三驿的朝廷命官,负责查缉往来边关的商贩行旅有无私藏违禁之物。而大家都在北疆,这走私之事,谁没干过,因此那何老虎只消稍微严厉一下,这违禁之物便无所遁形了。相比走私的利润,这明价买卖绢布所赚的钱自然就不足一提了,同时还要怕何老虎将自己上报朝廷,落下一个私相贩卖朝廷禁物的罪名,那就得不偿失了。而且就算有人自家清白,但凭借何老虎的手段,弄出些证据反诬对方走私绢物,岂非容易至极。一旦告上公堂,那何老虎既有如斯势力,上下其手自然也是他极擅长之事,彼时谁胜谁负,也就不问自知了。

    一年前,定州西城大户王允韬因被疑为私自贩卖绢帛与契丹商人,而突然被府衙传召,结果一堂大审下来,浑身伤痕累累,体无完肤,无奈之下不得不屈打成招。只是那王氏一家本是三晋后人,在当地也算是望族,本来招认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想是要借着这点时候去京城托人,以求能还个公道。谁知供状之上写的却是勾结契丹匪类,意图不轨的罪名,那王允韬早被打得迷糊晕沉,听着衙役将供纸念出,也不疑有它,便稀里糊涂地按下了手印。于是,这谋反的大罪便落到了王氏一家的头上。

    原来,此事全由何明远一力主持,他自先前想要买下那王允韬的织坊而不可得后,便一直怀恨在心,每次走过西城,总觉得有若芒刺在背一般,不得自在。心下计较之后,他方才有了这么一个如意算盘。而布下此局也只为了透出口风,让身陷囚牢的何明远明白,只有自己才能相救于他,而条件便是将他的顺天织坊转给自己。但不料对方竟然吃不住大刑,直接按了手印,连那些话说了也是多余。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