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北地风波 四(第2/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远既不达目的,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于是便想出了这么一条计策。他又早就疏通了京城刑部,大理寺的官员,何况有安禄山给他指路,自然一切顺利。果然,没过多久,朝廷将案子发还,同意定州太守所判,王允韬被族诛,那顺天织坊自也就到了何明远手上。

    从此之后,定州一带再无人敢得罪何明远,何老虎的名号自此响彻北地。饶是如此,定州附近的大户织坊还是接二连三地出事,不是店主被人带去查问,便是一家子连夜出逃,总之现下整个北地所产绢布大都出自他手下,所谓翻云覆雨只手遮天,也不过如此了。

    只是这几天来,何明远却是心神不定,一副心事忡忡的样子。当他第三次将丫鬟送上来补身的燕窝盅摔碎之后,深得宠爱的第六房侍妾玉如终于明白,这回老爷看来是碰上大事了。于是,只见她轻轻挥退了站在一旁不知所措的丫鬟,来到何明远身边,柔声道:“老爷,还在烦心吗?”

    一听这声音,正自闭目养神的何明远不用睁眼也能知道,一定是妾玉如来了。这女子年方双十,过门不到一年,却因年轻貌美,温柔贤淑,很是得他欢心,只是最近他为了朝廷要查绢马之事而劳心劳神,一时竟把对方忽略了。言念及此,何明远一把抓过那双有如羊脂一般的玉手,一边轻轻摩挲着,一边感慨道:“年少就是好啊,我若再年轻十年,还会是这般局面吗?”

    那玉如听他如此说道,虽然仍是不明就里,但对方语中的萧索之意却是听的清楚,当下却忙道:“老爷还不到六十,怎地说这等话了。妾身昔日姜太公七十佐周王,老爷你可千万不要灰心,万事总有解决的办法,慢慢想了就是。”

    听着这般轻声细语,那何明远年纪虽大,却不禁已有了些醉意,强自清醒之后,这才沉声道:“恩,我虽已年过半百,但身子倒也不差。你放心,我决不会舍下你,就这样去的。哼,当我不知道,那两个孽障,正经事情不做,总打着家产的主意。我若是这般走了,留下你一个人,还不让他们给吃了。唉,家门不幸啊”

    玉如闻听此言,却不由默然。这大户人家的事确实不简单,何况这何家乃是定州第一家啊。何明远有三个儿子,原本长子何定原最受疼爱,他也想将家业传给此子。但偏偏这个儿子天生体弱,刚过三十五便咳喘不断,一年前开始竟连房门也出不得了。整日价靠着那些药罐子来活命,看得何明远常常老泪纵横,却又无可奈何。他虽然花心,连讨了五房妾侍,但对原配却是极尊重的。从她死后到现在,都没再要上夫人,任凭几个妾为此闹得翻来覆去,当然除了玉如,这也是他为何偏爱后者的缘故。

    次子何定山乃是定州远近皆知的花花大少,他继承了老子对女人的喜好,却没有那般赚钱经营的手段,因此除了斗鸡走狗,吃喝嫖赌,花钱如流水外,几无可取之处,唯一的一技之长却是会作几首诗,画两幅画。在他自己看来,是雅擅丹青与诗词的风流人物,但在何明远心目中,却是个不务正业的败家子。而最的儿子,今年才二十有四,倒也生的玉树临风,温文尔雅,可是自从被何明远知道,这子暗中收买手下人以作亲信,培植自己势力之后,便从此对他冷了心,只觉此子年纪不大,心机着实阴沉,若让他继承了家业,只怕他两个哥哥日后终是要断送在他手上。

    当然这不过是家事,比起即将到来的朝廷钦差,实在不值一提。但他却也不得不为此烦恼忧心。如此两事凑在一起,竟使何明远在十日之内,鬓添白霜,额刻鱼纹,仿佛顷刻间年长了一纪(古时形容年岁一纪为十年)。

    凭他多年经验,只觉这次朝廷是动真格的了,再也不似往日那般能随便应付过去,就是安禄山恐怕也未必能保得了他。提起这姓安的,何明远便是一肚子火气,当初若非此人硬把自己拉下水,他又何须如此愁眉不展,只消做个清清爽爽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