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北地风波 三(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前段日子,瑞王自主动请缨编练禁军之后,不过二,三月工夫,那右金吾卫竟似脱胎换骨一般,非但战力大增,而且军纪严明,往日东,西两市常见的欺压商贩之事,不复再生。这般一来,最感念瑞王的倒是京城的平民百姓和那些客商,都道瑞王麾下之军,于民秋毫无犯,还常常纠察其他滋事禁军,一时倒也是万民称颂。”说到此处,大约是觉着口干,严庄遂拿起酒盏,俯首痛饮了一大口,此时情景却再不似往日那般温文儒雅了。

    趁着这片刻时候,却听那安禄山忍不住出言问道:“先生方才不是说这瑞王最懂韬光养晦之术吗,怎地如此不知轻重,闹得人尽皆知呢?”言毕,却是一脸疑惑奇怪之色。

    但见那严庄微微一笑,随即感叹道:“大人说的极是。严某自负聪明,当初却也做了这般想法,因此才看轻了这人。其实这也是为何那瑞王要一力主张调韦见素来专门查办此案。目的不为其他,正是为将皇上引到这有关国家社稷江山的大事啊。绢马互易,说的好听是朝廷以优价购买蕃人马匹,其实只是笼络诸如回纥,契丹等大族的手段而已。但两者定价自开始起便有失公允,马价过高,而加上近年来皇上有意开边以及两京日常用度,这马匹却是越发重要起来。所以才导致这绢马比例一升再升,终至今日之势。但这乃是国家大政,轻则国库盈余减少,重则国力衰退,无论哪一条都会让皇上手头捉襟见肘,因此这等事情却是皇上不得不下令严查的,而那瑞王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关窍,才使皇上将心思全放在了这方面上,其心当真敏锐缜密啊。”

    安禄山听了这话,细想之下,果然如此,当即恍然大悟道:“本帅明白了。先生的意思是,瑞王本就战功显赫,便是他自己不去招摇,别人也会找上他。这样一来,倒还不如做出一副忠心为国的样子。而且,为了防备皇上对他生出疑惑之心,便及早提出这绢马之事。好让皇上忽略他那一头,否则日久见人心,终有一天,皇上会因他接连经手兵权而生出疑心,那时他可得吃不了兜着走了。只是本帅不明白的是,他又如何事先能将诸事计划好,而留待禁军威名震动长安之后,这才使将出来?莫不是要说他一句未什么先知的。”他本是胡种,所学汉话都是日常听来,哪里认真学过字词,是以,这未卜先知他只晓得其中三字,至于当中那“卜”字却是一时怎么想不起来了。

    严庄身为他手下心腹,自然深知他的秉性习惯,当下也并不计较,只接口道:“大人说的甚是,这事我也并不如何明白。但观此种种迹象,只怕这瑞王所谋划的已非日计,想必对于诸事安排,他心中早有构想,只待眼下如下棋一般步步行来,显得成竹在胸,丝毫不乱。只是据我所见,瑞王也并非想要令得皇上忽略于他,否则何必劳动万圣之尊前往军营巡视。而长安负责拱卫城防的有禁军十二卫,可皇上却当真只到了他那处右金吾卫,这等殊荣的确不同凡响啊。”

    他们哪里知道李佑确实是未卜先知了,安禄山能掀起“安史之乱”,殊非易事,除了兵强马壮,他手中的财力支撑也至关重要,而趁绢马之比失控难调,投机倒卖便是敛财的上好手段,李佑正是看准了这点,才派出了韦见素。同时,因为关于火器一事,保密甚严,便是玄宗看了,也只喜在心中罢了。

    “依你所言,既然那瑞王调派韦见素来查此案,显然是有备而来,那我等又该如何准备呢?”说了半天,终于有些头绪,安禄山心中虽仍有些不定,但终究镇静许多。

    严庄听他动问,并不多言,只道:“大人英明,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眼前这事,我们不妨来个效法于他。那瑞王既懂得收敛卖乖,我们又怎可不会。无论来的是何人,只要在此人到达之前,将诸事办妥即可。此后,大人只要按下生意,偃旗息鼓,暂停通货,一切便会因之停顿。韦见素又不可能在此处呆上一辈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