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历史名人(1)(第1/8页)  曹氏家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曹操

    在中国帝王级的人物中间,真正称得上为诗人的,曹操得算一个。如果有这种帝王文学排行榜的话,曹操无疑也要名列前茅。他的诗,写得实在好,绝非那些附庸风雅的帝王可比。在中国,凡皇帝,无论识字的,不识字的,无论会写的,不会写的,穿上龙袍,坐上龙椅以后,都想在诗词上“得瑟”两下,在文学上“显摆”一通,几乎成为通病。这其中,写得最少的为汉高祖刘邦,他衣锦还乡到了下邳时,吼出过一首《大风歌》,流传至今。写得最多的为清高祖弘历,一生写了四万首诗,差不多接近《全唐诗》的总和,但很遗憾,没有一句能流传开来。

    曹孟德的诗,可以用十二字来评价:一c有气概,二c有声势,三c有深度,四c有文采,因此千古传唱,弦诵不绝。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至少下列三句,忘不了。一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直到今天,还挂在人们口边。二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上了点年纪的人用来自勉的座右铭。三c“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就是应懂得,要珍惜上帝所给予的有限生命周期,不要瞎折腾,不要乱巴结,不要颠三倒四,不要神经错乱。中国有无数诗人,能够在千年以后,有这样三句被人不假思索c脱口而出者,有几何?

    在北戴河赋的那首词里,有“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句,就充满了对这位大手笔诗人的赞赏之意。在另一首《沁园春·雪》的词里,点了历史上四位帝王:“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独将曹操例外,可见在文学史上,这位后来被《三国演义》给歪曲了的曹操,有着不可抹煞的地位。其实,曹操除了是了不起的诗人外,他还一手缔造了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文学地位

    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c政治家及诗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的后裔,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曹操文武双全,《魏略》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

    公元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丘顿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于镇压起义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c都尉c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行刺大臣董卓不遂,逃亡。

    公元192年,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京城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他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形成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割据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进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他名义上还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

    曹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

    公元221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他是魏的奠基人。著有《孙子略解》c《兵书解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c《观沧海》c《龟虽寿》等诗编。

    史书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表现出明显的贬曹。但后世学者认为,这是有意的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生产的恢复有着重大贡献。身为诗人的他,其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