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姓氏介绍(第1/7页)  曹氏家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于曹字

    曹语发生远古,是汉语原始语根之一。

    原始语称具有空间容纳性的物体为曹。夏代商国国君叫曹圉(yu,音语,谓养马的地方),是昌若之子,继昌若而立。曹圉亦作粮圉。曹圉,可能指粮库或马圈,说明夏代商国国君是管粮库或马圈的官,并以之为氏的。后世仍叫在树上作窝栖息的远古人为有巢氏。盛牲畜饲料的长条形器具叫猪槽c马槽,盛饮料或液体的器具叫酒槽c水槽。两边高起中间凹下的物体,凹下的部分叫槽。漕河,是运粮草的河道。漕粮,指漕运的粮食。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槽,也指房子。槽坊,旧时称酿酒的工场。毋庸置疑,“曹”语的原始义是指有空间容纳性的物体。

    曹同古代的法官攀亲始于奴隶社会。相传在夏芬(槐)时“作圜土”(今本《竹书纪年》),“圜土”,据东汉时的经学家郑玄解释:“圜土,狱城也”(《周礼·大司寇》注),也就是监狱。因这种监狱是用土筑成一个圆形,将罪人囚禁在其中。因占地面积较大,故称之为“狱城”,这是古代画地为牢的最早监狱。因监狱具有空间容纳性,原始语当呼之为“曹”。我国夏朝所在的河南中原为干燥的黄土地,在黄土地挖个深洞或用黄土筑成“圜土”用以关押供奴隶主役使的犯人,不使其逃跑,这是简便易行的设施。

    原始人的语言简单贫乏,常用一个语音指代与之相关的许多事物。既然具有空间容纳性的物体叫做曹,那么把掌管囚禁奴隶和罪人于“圜土”之中的职官称为“曹”,并以之为官名。

    后世对曹的原始义既有继承,也有引申。许慎及之后的文字学家说曹之本义指古代之诉讼(即古代的法官),亦引申为官吏分科司职治事之组织曰曹。汉置尚书五人,一人仆射,四人分四曹,东汉尚书六人,分五曹;一曹与后世之一部同。其后官制迭更,晋及南北朝多至数十曹,直至清代始无曹名。

    曹姓来源

    1c赐受曹官以官为氏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与自然的斗争最艰巨的是和水患的斗争。相传在远古时代,我们祖国大地是“水浩洋而不息”,因此曾出现过“积芦灰以止”的著名女神女娲。居住于共(今河南省辉县)的共工氏族是世代相传的治水世家。据说在颛顼时,共工曾与颛顼争“帝位”,发生了战斗,共工企图放水来淹颛顼,结果被颛顼杀掉。但是共工的后世子孙仍作水官,在部落联盟中担任治水的职务。到了“华夏部落联盟”时期,又出现了治水英雄鲧和禹。鲧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治水却未取得成功。其后,禹总结了鲧用筑堤堵流的方法而致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通河川c开导阻滞(疏川导滞)使洪水畅流无阻地由小归大c流人大河的方法,终于治住了洪水,变水害为水利。

    在大禹治水时,陆终第五子(另说为第六子)安正逢其时,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赐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为牢,看押奴隶的官,这在当时以镇压奴隶为主要职能的奴隶主政权中并非小官。安后来以官为氏。这是曹姓得姓之始。

    曹安始居于今河南灵宝县曹水,此地是曹安受姓之地。曹安曾为夏代国君,附近有曹阳坑c曹阳墟。

    曹安后来曾被禹所攻。禹为什么攻曹呢?原因是炎黄部落联盟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将东夷族大部分融合了,禹是三族联盟的最后一位首领,相传他在晚年曾举荐东夷族首领伯益做继承人,但暗中却为传子着想,竭力为其子启培植羽翼势力。三年后伯益把政权让给了禹的儿子启。大概由于从尧到舜c从舜到禹,都是实行禅让制,惟独从禹到启是传子,因此引起曹c有扈c魏c屈骜等氏的不满和反对,于是禹攻曹。曹因被攻,被迫迁于河南滑县之曹,即《诗序》所谓“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

    到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