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历史名人(1)(第2/8页)  曹氏家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歌势力浑厚,胸怀广大。

    曹操诗风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c《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亦影响了后来杜甫白居易等之文风。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c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c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c《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氏影响

    曹操不仅在军事c政治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汉魏之际社会文化的变革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曹操出身寒门,且与阉宦有关,自然缺乏儒学世族的文化积淀与教养,因此,他不仅在政治观念上多与世族社会人物不同,而且在为人作风上也与他们格格不入。关于东汉末年儒学世族与寒门的文化差异及其表现,陈寅恪先生所论颇为精辟:“东汉中晚之世,其统治阶级可分为两类人群。一为内廷之阉宦,一为外廷之士大夫。阉宦之出身大抵为非儒家之寒族,主要之士大夫,其出身则大抵为地方豪族,或间以小族,然绝大多数则为儒家之信徒也。职是之故,其为学也,则从师受经,或游学京师,受业于太学之博士。其为人也,则以孝友礼法见称于宗族乡里。然后州郡牧守京师公卿加以征辟,终致通显。故其学为儒家之学,其行自必合儒家之道德标准,即仁孝廉让等是。然则当东汉之季,其士大夫宗经义,而阉宦则尚文辞。士大夫贵仁孝,而阉宦则重智术。盖渊源已异,其衍变所致,自大不相同也。”儒学世族及其文化原本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这是寒门所无法动摇的,但汉季统治集团上层的激烈斗争和下层社会的巨大变乱,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秩序。曹操乘隙而起,夺取了统治大权,这不仅造成了政治上的变动,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必然带来明显的变异。曹操及其诸子在与世族的对抗中,皆行“通脱”,引发了汉晋之际社会文化的新风。

    首先,曹氏文化性格表现为“为人佻易无威重”,不守儒家礼法。

    关于大族之重礼法,有几则实例很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陈留仇览,“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