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曹丕(第5/9页)  曹门三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c形而上的文学取向与表述型作者

    4c形而上的文学取向与体会型作者

    可以看到第一种作者与第四种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矛盾是最深刻最不易调解的而曹氏兄弟恰恰是这两种矛盾最深刻的作者类型的代表

    一c曹植属于第一种类型的作者对于此种类型的作者他们一般呈现出两个特征:

    (一)这种类型的作者更多的关注“形而下”的主題即真实世界中的各种事件给人生带來的苦难并且也更乐于自己被这些苦难所引起的情感所左右

    曹植未必不能体会到形而上的忧伤但是他们或者由于天性或者由于偏见或者由于忽略而把这种忧伤都赋予了一种现世的感情如曹植的诗歌《送应氏》c《赠王璨》c《赠徐干》c《离友二诗》c《赠丁仪诗》c《赠丁仪王粲诗》c《赠丁廙诗》c《赠白马王彪》等等赠人诗直接表达了对亲友的惜别之情安慰之情或劝勉或怀念或因无力提携而深表遗憾;或因变故斯须而忧愤呼号

    为弃妇而做的《弃妇诗》为女性立言关注的是妇女因无子而被夫家休弃的社会现实《七哀诗》c《种葛篇》c《浮萍篇》都是希望通过温婉依恋的情谊唤回兄长的宠爱有其现实目的《杂诗·南国有佳人》c《杂诗·转蓬离本根》c《杂诗·仆夫早严驾》c《美女篇》等感叹时光流逝的后边是为了自己不能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而产生的现实的焦虑即便是《游仙诗》虽有壮丽离奇的想象却缺乏惝恍迷离的情思大体來说在曹植的诗文中现实的意义与目的占有很大的比重即使不是为了切实的目的与意义而完成的诗歌它所指向的目标依旧是与现实相关的是想起码以诗歌中所吟诵的情感來说如果曹植不再郁郁不得志的话他现今的作品集中的诗歌将会大大减少

    这些“形而下”或因“形而下”的原因产生的焦虑和忧愁都是可以寻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的不管现实的条件是否允许但至少作者和读者知道得到什么这个难題会解开虽然也许你永远也得不到这个使自己解脱的事物如果哀伤人生短暂那么假设生命可以永存那么这道难題也可以迎刃而解不幸的只是我们虽然知道解决的方法却无法找到具体的途径去解决他

    这种“形而下”的主題也可以概括为“难題”类型的主題因为它总会有一个解决的方法所谓“难題”型的主題就是说总有一个潜在的答案存在就如一个事物只要符合“锁”的条件就说明一定会有一把钥匙來打开它虽然这把钥匙可能丢失了甚至再也找不回來但只要这样事物是“锁”它在定义上就必将是能够被打开的否则它就不能被称为“锁”

    如果诗歌的产生是为了哀叹一个难題的话比如得不到的爱情不能如愿的志向必将流逝的生命等等我们都可以通过假设來为这个难題寻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案这时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个难題越是不易解开它可以拖延的越久久的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它简直可以像永恒的时间那样一直流传和困扰人们那么这种诗歌就会使我们觉得内涵越丰富这个诗歌的主題采用这种主題的诗歌就越有生命力因此“如何阻止生命流逝”这个难題因为找到答案的难度如此之大使得哀叹生命的流逝看來像一个贴近永恒的“形而上”的主題但事实上哀叹生命的流逝这个主題只是无限贴近永恒我们甚至不能说它是无限永远贴近于永恒因为我们都知道要解决这个难題的答案是什么只是我们都沒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來达到这个答案而已

    一个以难題为主題的诗歌因为从古至今人们相同的困扰而易于流传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易于使人们在面临此种困扰而感到难以逾越时产生这就是人类永恒的任务甚至产生这就是永恒的错觉但同样因其以难題为主題而既然已知是一个題目那么它必然会有一种解答的答案只是在情感上和途径上人们易于把它和某种永恒的东西相混淆但既然有种主題能无限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