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节(第1/4页)  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把普遍的爱落实到行动上,并满足这种伦理上的困难要求,那才是现代的绝对要求。就儒教的教导来说,同心圆最内侧的圆和最外侧的圈相比,当然后者受到的爱要弱。但从爱的范围来看,是普遍性的。因此,原则上可以说,儒教也是采取墨子的立场的。

    还有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就是在中国社会,历来不是绝对的墨子思想,而是混杂着儒教思想的c相对的墨子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虽然加此,今天的中国却采取了传统式的意识形态即把人类统一到单一的同胞社会,以此为目标的思想。

    出现以前的三个主要传统式的宗教佛教c基督教c伊斯兰教创始者们都是为了宣讲解救全人类之道而与家庭脱离关系,离开了出生的家乡。在这一点上,圣弗朗西斯,也和

    耶稣走的道路一样。他为学习耶稣获得修行的自由,不得不和父亲断绝关系。

    池田对全人类普遍的爱是不会为偏见狭隘的爱所束缚的。所以不立足于普遍的爱,即偏见与狭隘的爱,大概其本身就不会是真正的爱。因此,为了体验到普遍的爱,有必要首先从对亲骨肉的偏见与狭隘的爱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从中得到的爱,才是对亲骨肉的真正的爱。

    汤因比佛教被作为中国的宗教接受以后,新儒教的哲学家

    412

    第三编第三章善恶与伦理实践

    们,从儒家的伦理观上痛斥了佛陀抛弃家庭的行为。我想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唯一希望。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危机来说,把对“天下万物”的义务和对亲密的家庭关系的义务同等看待的儒家立场,是合乎需要的。现代人应当采取此种意义上的儒教立场。进一步说,我们不要再随意解释儒教对爱的观点,而应该向前发展一步采取墨子的立场。就是说,现代人应当为追求实现没有阶段c没有限制的普遍的爱而努力。墨子之道,的确比孔子之道,更难实践。但我认为墨子之道,比孔子之道更适合现代人的实际情况。

    在旧大陆的最西部,希腊哲学中斯多噶学派的创始人芝诺说,人是宇宙的一个市民。芝诺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学说已由东亚的先哲提倡过了。但他是一个真正的墨子主义者。

    池田是的,我也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谈到佛教和墨子的教导的不同,我认为佛教的伟大就在于从人人所具备的生命的作用开始,去寻求产生普遍爱的根源,并指

    出激发生命的途径。

    换句话说,指出普遍爱的重要性的是墨子,而指出怎样使每个人从自己的内部产生普遍爱的是佛教。释迦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受到很多人的祟敬,其原因就是因为释迦本身体现了普遍的爱。他度过了这样的一生,他的人格至今仍然继续在光辉灿烂地照亮着人们的心。如此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现身说法来显示普遍的爱。与那些单纯理论说教的哲学不同。它体现了一位宗教家的伟大和力量。我想所列举的耶稣基督c穆罕默德,还有圣弗朗西斯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413

    展望二十一世纪

    8至高无上的人的价值

    池田作为人类行动基准的价值体系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有人主张一切价值是个人爱好的问题。也有人把从社会体制中产生的价值基准财产c社会地位c娱乐等价值一作为行动的规范。还有人根据施韦泽所说的“对生命的敬畏”这一概念,主张应该把克服贪欲c爱c求知欲作为基准。

    我和施韦泽的想法有共同之处,必须把生命的尊严看作为最高价值,并作为普遍的价值基准。就是说,生命是尊严的,比它再高贵的价值是没有的。宗教也好,社会也好,以及设置比它更高的价值,最终会招致对人性的压迫。

    汤因比正如您说的,生命的尊严才是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