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4章 新王朝***民 琅琊郡樊崇聚义(第2/4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樊崇于是率领自己的部众,离开了莒城。莒城终于得以保持完整,没有受到流军的抢劫残害。

    于是,樊崇丢开莒城不管,率领自己的饥民队伍,继续向姑幕一带,进行流窜作战,主要以抢掠城镇乡村的粮食和财物为主,来维持部众的生存。

    3

    然而,好景不长。

    樊崇饥民队伍声势浩大,在泰山郡一带烧杀抢掠的消息,还是最终传到了新王朝京师常安。

    王莽知道了樊崇造反的消息以后,非常震惊,于是命令翼平郡连率(太守)探汤侯田况,率军讨伐。

    其时,樊崇的部将东海郡人谢禄、徐宣等将领,率领饥民队伍,屯兵于东海郡西面,因此以首领谢禄名字,命名此地为谢禄山。

    天凤六年(公元19年)末,翼平郡连率(太守)探汤侯田况,率领郡县官军,攻击樊崇的流民队伍。

    樊崇的流民队伍,乃一群饥民、灾民组成的乌合之众,不敌训练有素的官府正规军。

    翼平郡连率田况,大破三老樊崇统领的流民军,杀樊崇部众一万余人。

    樊崇、谢禄、徐宣等率领的流民队伍,在东海郡西面的谢禄山一带,遭遇到了重大挫折,损失惨重。

    4

    三老樊崇的大军在谢禄山一带失利以后,樊崇遂率领残余的部属,四处逃窜,北入青州一带活动。

    樊崇大军,继续在青州、徐州一带官军势力弱小的地带虏掠游击,打家劫舍。

    新王朝北方州郡,一片残破。

    不久,樊崇又率领自己的饥民大军,再次转战至泰山一带活动,大军留屯南城求食。

    接着,樊崇率领流民大军,进犯东海郡,与王莽的沂平郡大尹率领的郡县官军,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樊崇的将士,不敌沂平郡官军,遭受失利。流民大军再次惨败,樊崇部众,又死伤了数千人。

    樊崇见官军强大,寡不敌众,自己的势力转微,心知不妙,于是率领自己的部众,主动向后撤退。

    樊崇流民大军,转掠至楚郡、沛郡、汝南郡、颍川郡一带,以抢劫粮食财物维持部众生计。

    不久,樊崇寻找官府势力弱小的地方,进行攻击抢掠,率领自己的大军,进入陈留郡一带。

    樊崇军趁官军不备,攻拔了鲁城等地,转至濮阳一带,继续抢掠。樊崇军收获甚丰,响应者众,部众再次强盛。

    5

    此时,樊崇部下集结的人马越发增多,队伍的成员构成也更加复杂,统率也更加不易了,樊崇甚为忧虑。

    其时,樊崇部将之中,除了徐宣曾经担任过县衙狱吏,读过《易经》、杨音初识文墨,稍稍有些文化和见识以外,樊崇、逄安、谢禄等首领,都是大老粗出生,大多没有上过学堂,没有多少文化。

    樊崇率领的流民军,多以口头的言辞作为对将士的约束,军中就连文书、旌旗、部曲、号令等也没有。

    流民军的将士都以新王朝的最基层官员的名称,来称呼他们的首领。

    最尊贵的义军首领,如樊崇则被称为“三老”(县乡教育官)、其次用“从事”(县乡参谋官)、“卒史”(县乡法警)等称呼。士卒彼此之间,则相互称呼为“巨人”。

    徐宣、杨音相商以后,对乌合之众,没有军纪的情况深为忧虑。徐宣遂劝谏樊崇说道:

    “三老大人:

    我们的部众,都是因为生活所迫,才被迫成为流民,四处打劫,抢掠一方。只希望年成好时,返回我们自己的故乡,重操旧业,重做一个循规蹈矩的良民。

    如果没有法纪约束,恐怕不好统御部众,荼毒生灵,最终会伤害我们自己,打乱我们的计划,以致被后世称为乱臣贼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