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章 严司马体恤民意 王巨君不恤下情(第3/7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下。

    那时,朕布告天下臣民,决定在天下进行大赦,更改年号,应合符命。

    那时,朕根据太史王庚从前为朕推演的,大新三万六千年的日历,决定改本年的年号为‘地皇元年’。

    朕特将宁始将军廉丹的称号,也改名为更始将军,以顺应符命,销解盗贼。

    可是,如今看来,朕一心为民,安抚天下的举措,那些良苦的用心,效果似乎并不是十分明显。

    小民愚昧鄙陋,愚钝无知,鼠目寸光,胆怯怕事。他们只能够看见眼前的利益,看不见朕的深谋远虑,甚至在心里暗自嘲笑朕的仁慈。

    朕以为,只有在高压之下,他们才会各顾妻子儿女,作鸟兽散,不敢与朝廷为敌。”

    王莽对两人的建议,不置可否,自顾自地自言自语,侃侃而谈道。

    “那至尊的意思是?”大司徒王寻,被王莽模棱两可的话,弄迷糊了,突然问王莽道。

    王莽没有回答,故作高深地对大司徒王寻笑了笑,忧郁疲惫的眼角边,满布皱纹,显得十分憔悴。

    7

    “大司徒大人聪明一世,为什么糊涂一时呢?

    陛下慈悲为怀,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本来决定,尽心尽力地以仁慈去安抚百姓,希望那些愚夫蠢妇们,能够认清形势,浪子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重归就业,恢复天下的安宁。

    不想,盗贼匪徒们,却不能够理解陛下的善意。

    他们得寸进尺,故技重施,再次玩起了玩火自焚,自取灭亡的把戏。

    他们自以为得计,贼势越发猖狂。他们与前朝余孽勾结起来,大打心理攻势,炫耀他们的贼势,希望以此,来要挟朝廷,胁迫皇帝,恣意谋逆。

    陛下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如今,陛下已经彻底看透了那些愚妄无知的盗贼匪徒们的伎俩,再也不相信盗贼匪徒们的谎言了。

    为了天下万千善良民众的安宁,陛下怎么能够听之任之,姑息那些违法乱纪的亡命之徒呢?”

    国师刘歆,口齿伶俐地向大家解释道。

    “国师深得朕心,真是朕的萧何张良!”王莽微笑着,用欣赏的语气,赞扬国师刘歆道。

    国师刘歆,已经有六十岁左右的年纪。他童颜鹤发,精神矍铄,说话有理有据,侃侃而谈。

    国师刘歆精通星相算策,以足智多谋,计谋频出,深得王莽的心思,协助王莽,夺得朝廷大权,禅让登基,而名闻天下。

    王莽引刘歆为知音,对国师刘歆的话,几乎是言听计从,甚至与刘歆结成了儿女亲家。

    8

    前大司马严尤,冷眼看着君臣的讨论,默默沉思,不发一言,脸上的忧郁和担心,更加明显。

    严尤与王莽的年纪相仿,也有六十岁左右的年纪了。他办事果断,满腹韬略,多年前,曾经是王莽就学太学时的同窗好友。

    前大司马严尤,因体恤民情,通达民意,善理政事,通晓军事,屡次阻止匈奴等蛮族对中原的入侵,安定朝廷边塞,而为天下百姓所称道,名满天下,号为名将。

    王莽内心,十分钦佩严尤的军事才能和理政才干,曾经委任严尤担任大司马。

    却因严尤不肯事事顺从王莽的心意,喜欢特立独行,而最终触怒王莽,被罢黜勒大司马之职,贬到北方边庭,担任讨秽将军。

    严尤十分了解王莽的个性,听到王莽竭力赞扬国师刘歆,严尤立即猜到了王莽的心思,于是出班直言道:

    “至尊啊:

    臣以为,作为一个臣子,应当竭尽忠诚,匡正朝廷缺失。国师刘歆,却一味阿谀奉迎,迎合陛下的主张,此乃奸佞宵小之徒所为。

    臣赞同大司空大人的意见,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