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章 严司马体恤民意 王巨君不恤下情(第1/7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这时节,已经是新莽地皇元年(公元20年)的秋季了。刘秀从京师太学回家,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

    这一天,天公作美,新野天气晴朗,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是个难得一见的好天气.

    但轻微的西北风吹来,还是带来些冬天即将来临的寒意,显示着老天的神威。

    刘秀就着粮食座椅,背对着太阳,看了一会书,还是觉得身上有些凉意,不得不起来活动活动,晒晒太阳,暖暖身子。

    2

    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客人,订购了十数袋稻谷。刘秀眼前,只剩下几袋杂粮了,只等刘安把牛车赶回,给他们送去,就万事大吉了。

    刘秀对于今天的买卖,已经是十分满意了。

    还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几乎就把拉来的粮食,处理完毕了,怎么不让人高兴呢?

    在阳光下,来回走了好几转,刘秀的身子暖和了许多。见刘安还没有回来,刘秀就蹲下身子,继续在粮食堆上坐下,拿起了简牍。

    读着读着,刘秀有些心绪不安起来,怎么也集中不了注意力。

    来回又走了好几转,他长吸了几口气,耐住性子,转身坐下,他索性放下简牍,想起心事来。

    想着想着,刘秀的眉头紧锁,更加没有了读书的兴致,禁不住长吁短叹,忧愁起来。

    刘安的那句玩笑话,勾起了刘秀的忧郁:

    “如今,我是如此潦倒,如此窘迫,丽华还会记得我吗?我和丽华之间,还有美好的未来吗?”

    想着想着,刘秀的眉头紧锁,完全没有了看书的兴致,禁不住长吁短叹起来。

    3

    也难怪刘秀会忧心忡忡,长吁短叹。

    实际上刘秀担心忧虑的,不仅是刘秀一个人以及舂陵侯家族的窘迫遭遇。

    当时已经动荡不安的天下局势,已经让刘秀这样的庶民百姓,忧心忡忡,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

    此时,虽然已经是地皇元年(公元20年)的下半年,一年一度的盛大佳节,中秋佳节也要到了。

    可是,大新帝国全国各地,却没有一刻安宁。就连一向歌舞升平的大新帝国首都常安,也没有一丝喜气。内忧外患不断,让新莽帝国君臣,忧心忡忡,辗转反侧。

    内忧外患不断,让高高在上的新莽帝国君臣,也是如坐针毡,坐卧不宁。

    全国叛乱的局势,此起彼伏,越发难以控制。万千黎民百姓的生活,日渐困顿艰难。

    被王莽一纸圣旨,剥夺了封地和爵位,土地田产的前朝刘氏皇族及其姻亲,数十万王侯家族子弟的日子,更是捉襟见肘。

    前朝刘氏宗室贵族,几乎是家家入不敷出,日渐窘困,生活越发艰难,怨恨日益蔓延。

    也许,只要出现一丝火种,就会让新莽帝国,燃起冲天大火,毁灭一切。

    4

    不仅仅是刘秀这个普通的小民,在为自己以及家族的生计,为自己以及家族的未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而且,常安(长安)城,王路堂里,大新帝国的最高至尊王莽,也是如坐针毡,忧心如焚,常常夜不能寐。

    地皇元年(公元20年)八月中旬的一天早上,王莽早早地起床,脸上就满布阴云,愁容满面。

    王莽没有一点心情进膳,耐住自己焦虑的性子,心事重重地等待着新的一天朝会的开始。

    几天以来,王莽的心情,一直都很不舒畅,寝食难安,烦恼忧郁,茫然无计。

    今天,王莽早早地起床,就一直在思考着朝会的议题。

    王莽准备在正式朝会以前,预先与亲信大臣商讨一下朝会讨论的话题,听取亲信大臣的意见,以免到时君臣意见分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