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9章 发奋学习谋仕进 时运未济空遗恨(第1/4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其时,王莽登上大新皇帝宝座,已经有好些年了,但还十分忌惮前朝皇室贵族的影响力。

    王莽并不愿意分享权力,并不愿意看到,前朝皇族刘氏宗室的子孙,荣登朝堂的情况出现。

    王莽十分担心,刘氏宗室子孙掌握朝廷权利以后,会反攻倒算,进行复辟,篡夺王家的权利。

    王莽最为忧虑的,就是前朝宗室的复辟,刘氏皇族的死灰复燃,对他的大新王朝造成的严重威胁。

    为了防范于未然,王莽特别下旨,命令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等三公大臣,亲自进行审查,务必选拔根红叶正,忠于大新的苗子。

    得到皇帝旨意,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等三公大臣,立即行动起来,吩咐下属,加紧审查。

    不久,审查结果,就呈报到了三公府里。

    “大司徒大人:

    太学学子刘秀,研读《尚书》,略通大义,考核成绩优异,荣登甲科。

    然而,这个学子刘秀,乃前朝远房宗室,是南阳郡舂陵侯家族子弟。

    舂陵侯家族,是叛贼前安众侯刘崇一族的近亲,都出于长沙定王一系,是否录用,请大人定夺。”

    大司徒士王吉,向大司徒王寻报告道。

    “陛下嫉恶如仇,录用刘秀这样的前朝宗室子弟,恐怕会遭到陛下的疑忌。还是不用为好。

    皇帝早就下旨,下令摒弃贬斥前朝宗室余孽。前朝宗室子弟,叛乱犯安众侯刘崇一族的亲属,怎么能够荣登庙堂,进入太学呢?

    着即将刘秀逐出太学,永不录用,不要给予前朝余孽任何机会。”大司徒王寻下令大司徒士王吉道。

    “谨遵大司徒大人的指示,属下立即去办!”大司徒士王吉答应道。

    结果,刘秀不仅没有如愿地入仕,担任郎官,任职少府,反而被新王朝官吏,发现了前朝宗室子弟的身份,被勒令赶出了京城太学。

    消息传开,太学生们群情激奋,纷纷上书朝廷以及官府,为刘秀鸣不平。

    大臣们知道皇帝心病,不愿意趟这一趟浑水,落下同情前朝宗室的罪名,不敢过问。

    刘秀得知,灰心丧气,沮丧不已。

    2

    其实当初,刘秀的志向并不宏大,不过是随波逐流,顺应时势世俗的要求而已。

    他进入太学学习,不外乎是希望能够得到达官贵人的推荐,出仕做官,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而已。

    刘秀虽然答应了大哥匡扶大义的要求,但更多的是逃避大哥的造反事业。

    刘秀并不像他的大哥刘縯那样,一心一意,热心复兴汉室,也没有想像他的大哥那样,早就雄心勃勃,从小就立下了光复汉室的凌云壮志、树立了匡扶社稷的远大理想。

    刘秀最初的理想十分朴素,甚至还比不上那个曾经为人佣耕的陈胜。

    陈胜其人,虽然身处社会的最底层,替人佣耕为业,却立下了王者之志,甚至敢于怀疑蔑视一切权贵,声称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说得直白一点,刘秀当时的理想,非常世俗,非常现实。

    刘秀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出仕做官,考取一个官员的金饭碗,当个一官半长,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在同窗亲友面前,炫耀炫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已。

    也就是所谓的讨邻家美女为妻,即完成“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心愿,过上事业家庭双丰收的美好生活罢了。

    然而,就是这样朴素的心愿,刘秀也无法完成。

    3

    刘秀在太学辛辛苦苦学习的几年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彻底没有了出仕的希望。

    最初进京求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