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2章 临危世抱团取暖 露才华积极问政(第1/3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南阳郡的豪族大姓,还有以下五个非常有名,而且不得不说的显著特点。

    第一个著名的特点,就是南阳郡一带的豪族大姓大都重视学问,以书香门第,出仕做官为荣。他们的子弟,大都有游学京师太学之风。

    西汉王朝之时,学子们读书实际上非常不易,除了《孝经》、《论语》等典籍,篇幅较小,家家可藏可读以外,“五经”外加各家的经解,大都有几十万言。

    而那时的书籍,还大都是以竹简、木牍、帛书为主,以至于一部经书,几车也装不完。南阳一带的贵族豪族大姓,他们的子弟,只有去京师长安,拜名师授教才行。

    同时,游学京师长安太学,也是他们接受正规教育,结交才俊,观察朝廷动向,历练才干,接近上层,登上和投身仕途的终南捷径,甚至是一条必经之路。

    南阳豪族子弟刘縯、刘嘉、刘秀、朱祐、阴识、邓禹、刘隆、张堪、朱岑等人,都曾去长安游学,学习过《尚书》等五经典籍。

    渐渐地,那些进入太学学习的豪族大姓子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股政治势力。

    这一政治势力,是跨地域性的,彼此间有共同的语言、兴趣、爱好、甚至共同的性格,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目标。

    比如,邓禹曾经千里迢迢地追投刘秀;冯异独降刘縯、刘秀兄弟;北州将领在刘秀面临绝境时,依然毫不犹豫的带来一支劲旅,投奔刘秀;甚至于还有很多豪族大姓子弟,舍弃自己的家业,家破人亡,参加聚义,竟然也无怨无悔。

    这些举动,都与他们这些人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有关。

    就是以这种共同的理想,加上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形成和组织起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讨伐王莽的强大军队。

    他们在战场上,也表现出了强悍、顽强的战斗意志,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为了共同的理想,他们情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且,与刘秀求学经历、人生经历十分类似的很多儒生士大夫,也大都数具有治国之才。

    比如,邓晨、李通、耿纯等人。他们起初,虽然都没有任何为官的行政经验,但初当郡守,都能体察民意,赢得民心,发展经济,稳定大局,考级第一。

    2

    第二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大宗嫡长子的权威。

    首先表现在,豪族族长、家族首领、长房长孙,享有绝对的权威,尤其是家族财产的支配权和部众军队的指挥权。

    豪族首领,一般都是家族大宗的长子长孙。长子长孙在祭祀和继承权上面,都享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长子长孙,甚至拥有家族大部分的财产,享有对家族部众以及财产支配的权力。

    比如舂陵侯刘敞,就是舂陵侯家族的大宗和族长。舂陵侯刘敞,就以谦俭好义而著称,他把父亲当初留下的金宝财产,分给家族的诸位堂兄堂弟,深得赞誉。

    郭皇后(郭圣通)的父亲郭昌,也曾经以让田宅财产数百万,分与其异母弟,而赢得世人的称赞。

    可见长子长孙、豪族族长、家族首领等,具有特殊的支配财产的地位。

    而刘縯、刘秀兄弟起兵之时,却因为不是舂陵侯家族的长房长子的缘故,家财稀少,称得上是家无十户之资。

    其次是,家族的长兄,在整个家族中,也拥有绝对的权威。

    在家族长兄的带领下,族人宾客,也心甘情愿地与之生死与共。

    再次是,就是兄死子承,从弟们也很难继承兄长的家业和事业。

    比如后来,当刘秀在平定北方割据势力的战事中,突然失踪,生死未卜之时,众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立即去寻找刘秀的儿子之类的合法继承人,而竟然首先想到的,是立即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