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1章 汉宗室盘根错节 诸豪族一荣俱荣(第1/4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讲到这里,不得不唠叨几句,继续聊聊一些有关南阳的闲话。

    因为我们的主人公刘縯、刘秀兄弟,在他们一生之中,都没有能够脱离南阳人和事的影响。

    南阳郡的主体,原本是一块碟状的盆地。盆地里有白河、唐河、湍河、刁河等多条河流,在盆地的中部,呈扇状相交,最后汇成了唐白河,向南流入了汉水,成为了汉水一条有名的支流。

    自南阳盆地向北而去,翻越伏牛山脉,就可到大都会东都洛阳;西经武关,可到关中京师常安;南有隘路,可去襄阳以及江汉平原一带。

    盆地的东北部方城县一带,还有个断陷,使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也相沟通。

    与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一样,南阳盆地也是气候温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土地肥美,沃野千里。

    早在战国时期,南阳就开始成为了一个军事重镇。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秦国将新从魏国手中掠夺来的南阳,以及从韩国手中掠夺来的上庸的一部分地方合并,设立了南阳郡,这就是南阳置郡之始。

    置郡之前,秦昭襄王“迁不轨之民于南阳”,这就是南阳违法乱纪之徒众多,民风彪悍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南阳地近京师,是西京长安的东南屏障,地位十分重要。

    因此,南阳郡一直为西汉建立初期,汉天子自领的十五个郡之一,所谓“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

    2

    在西汉时代的官吏百姓的眼中,南阳郡具有与其他各郡截然不同的三大鲜明“地方特色”。

    第一、由于南阳其地的一部分,原本属于韩国土地,因而南阳其地,多出法家酷吏。如张释之、杜周、宁成等汉朝廷名臣,俱出于南阳郡。

    《史记货殖列传》所谓“士有申子、韩非,刻害余烈,高仕宦,好文法,民以贪遴争讼生分为失。”

    第二、大概是由于秦昭襄王“迁不轨之民于南阳”,迁入了大批“罪人”的缘故,南阳也和长安三辅的陵县一样,人多“任侠”,复仇之风,也特别盛行。

    《史记》、《汉书》中,所提到的侠客义士,就有赵调、彭伟、杜公子等多人。

    南阳郡也是西汉、新莽时代“复仇”之风最盛的四个地区之一。

    两汉书和袁宏的《后汉纪》之中,提到南阳地区两汉之际著名的“复仇”人士,就有刘玄、赵熹、原涉、杜诗、祭遵等名人;

    第三、南阳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

    西汉前期的著名大商人孔仅,就是南阳人。史载“故南阳行贾,尽法孔氏之雍容。”

    以上三大特色,在以南阳人为核心的刘秀集团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地域因素。

    从某些方面来讲,史家上面所说的光武帝刘秀的“外宽内忌”、汉明帝刘庄以察察为明的性格,都具有十分鲜明的南阳人的特色。

    南阳地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刘秀集团得以兴起的重要的经济基础。

    而“任侠”好勇的剽悍民风,又使得刘秀集团,在群雄逐鹿时代,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在先秦、两汉时代,南阳郡还具有冶铁和铸币等能够致富的产业。所以南阳郡,一向以富庶繁华,而名闻天下。南阳郡郡城宛城,更是天下著名的五都之一,历来是南北朝廷兵家争夺之要冲。

    而南阳民风多样,既剽悍好武,又多商人大贾。

    此地官吏百姓,节俭而又好夸奢。除大商大贾外,还有农、工、渔、猎等多种行业,违法乱纪之徒,也常常藏匿其间,难以制御。

    3

    南阳郡当地,方圆有数百里之广,可却只有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