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8章 各郡县抗暴蜂起 王巨君美梦难醒(第1/3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天凤二年(公元15年)夏末秋初的时节,邯郸以北地区,降下了连绵大雨。地上的洪水不断涌出,很多低洼地方积水成河。

    江河暴涨,洪水泛滥,水深的地方,甚至达到了几丈。被洪水冲走和淹死的官吏百姓,达到了数千人之多。

    不久,边塞之上,又再次发生连年的大饥荒。边疆物价飞涨,粮食奇缺。

    由于灾难不断,全国各地的粮食供应更加紧缺,而官府的横征暴敛越发加剧。

    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卖儿卖女的惨状,屡见不鲜。

    为了生存,失地农民、背井离乡的流民、难民,不得不铤而走险,成为盗贼,四处抢劫,维持自己以及家人的生存。

    全国的抗暴活动,愈演愈烈,已经是星火燎原,风起云涌之势。

    此时,王莽新王朝的赋税也严重流失,国库空虚。就连京师常安,也不时出现粮食短缺,流民遍地的情形。新王朝的处境,也越发困窘。

    劫难已经来临,王莽却并没有真正醒悟,依然一意孤行地做着自己的复古之梦。

    2

    眼见新王朝的窘迫与腐朽,刘秀、邓禹等,除了不解、困惑以外,更多的是愤懑,忧虑。

    此时的新王朝,完全由以王氏家族为首的达官贵人、皇亲国戚及其子弟们把持着朝政。

    官场里,没有士族、庶族、平民等新鲜血液的流入,权贵们更加听不见庶民百姓的呼声。

    寒门子弟,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能够有机会,去涉足朝廷事务,参与朝廷治理。

    王莽呢,却还在改制革新梦里憧憬徘徊,总认为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一心认为,小小流民,小股盗贼,力量弱小,人微言轻,不足为惧。即使小民百姓,边塞士卒闹事,也很快就会被朝廷彻底收拾干净。

    王莽希望革新弊政,兴利除弊,而朝政上继承的,却是大汉王朝的腐朽和黑暗。

    腐朽、贪婪、保守的大小官僚们,把持着朝政,拒绝变革,排斥革新,以免损害既得利益者的权益。

    新王朝朝政是一片混乱,混沌不堪,不堪忍受,根本没有一丝革新的气象。

    法令朝令夕改,皇帝喜怒无常,庸人自扰,甚至夹杂着腥风血雨。

    百姓生灵涂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哀哀无助的黎民百姓,惶惶不安,不可终日。

    3

    耳闻目睹新王朝如此之多混乱不堪、荒诞不经的怪事,亲眼所见京师常安流民、难民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惨剧,刘秀忧郁愤怒,哀伤同情不已,但却无能为力。

    刘秀不时想起,当初在舂陵之时,大哥刘縯与他的一席长谈。

    刘秀逐渐领悟到了,大哥刘縯为什么要倾身交结天下豪俊,力求自保的原因。

    刘秀渐渐意识到,与其坐以待毙,幻想好运到来,不如像大哥那样,承担一些家族的使命,主动出击,掌握自己以及家族的命运。

    4

    起初的刘秀,对王莽新王朝改朝换代的革命与改制革新,还一直充满着幻想。刘秀一直向往着,一个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新时代的来临。

    可是如今,亲身在京师常安,耳闻目睹王莽新王朝的种种改制措施,刘秀开始失望绝望。

    新王朝换汤不换药,不愿意触动一点权贵阶层根本利益的改制,土地、奴婢制度的变革,越发让刘秀忧郁、绝望、不满、愤怒和怨恨。

    王莽接受禅让,建立新王朝以来,所作所为,一切都是为了维护以王氏家族为首的新权贵的根本利益。

    执行新王朝改制措施的大小官吏,却都是一些卑劣无耻的贪官污吏。

    新王朝实行的那些因循守旧,倒行逆施的施政措施、革新举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