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7章 王巨君忧虑国事 众官吏苛待百姓(第1/3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朕立国为公,爱民如子,执政为民,大公无私。为什么上诉申冤的百姓,还是如此之多呢?”

    面对无数无辜百姓的不断上访控告,王莽有些茫然,有些不解。

    王莽忧心忡忡,愤怒怜悯,整日愁眉不展,寝食难安。

    “都是大臣官员们,不体恤朕爱民的心意啊!朕一定要寻找一个万全之策,予以根本性的解决。”

    一想起层出不穷的上访、哀告、述冤这些棘手的现实问题,王莽心里就忧郁起来:

    “黎民百姓申述的那些案件,抢占土地,夺人妻女的案件,涉及的利益阶层,实在是太多太多啊!

    那些利益阶层,豪族大姓的势力,又是如此的强大,朕能够秉公处置他们吗?”

    想到这里,王莽更加困惑,也有些投鼠忌器了。

    “朕要是不小心,一下触怒了那些财大气粗的贵族豪强们,那可怎么办呢?

    朕的朝廷,还需他们的大力支持啊!”王莽更加揪心起来。

    “要是贵族豪强们背弃朕,转头与朕对着干,扶持刘家那些瘪三复辟,不是要毁掉朕的朝廷的根基吗?

    朕将如何依靠亲信的贵族大臣们,却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呢?”

    想到这里,王莽的心里,更加忧虑困惑起来。

    2

    从前,因担任大司马,专掌汉朝廷朝政之故,王莽才以和平的方式,取得了汉王朝的皇权。

    所以,王莽登基以后,对文武官员专权的行为十分警惕。尤其是对三公四辅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王莽更是时时刻刻保持警觉。

    王莽宁愿自己包揽众事,事必躬亲,辛苦一些,也绝对不允许臣僚有权,深怕他们仿效自己夺权。

    有关部门的主管官员,包括公侯伯子男这些贵族,三公四辅这些德高望重的大臣,见皇帝喜欢揽权揽事,当然乐得轻松自在,享受自己的特权,而不愿意去承担他们自己应尽的责任。

    无论朝廷的大小事情,官员们都只按既定的政令或模式去进行处理。

    他们或者推给上级,去判断决定,或者推给下级,让下级去完成,以图能够免除他们的罪责。

    黎民百姓的怨恨和蒙受的冤屈,黎民百姓的生活疾苦、福利福祉,以及人心向背,也就根本没有人,去过问关心了。

    各级官员,都只图把皇帝或者自己的上司蒙在鼓里,以欺骗皇帝和上司,博得他们的欢心和赞赏,为自己做事的第一要务。

    3

    想到这些严峻的现实,王莽更加愤怒起来,大骂道:

    “你们这些饱食国家俸禄的文武大臣,你们这些享受高官厚禄的官僚们,为什么对百姓的疾苦,熟视无睹,置若罔闻,麻木不仁呢?

    难道你们,只有满足于搜刮掠夺,自欺欺人,才觉得安心吗?”

    王莽只知道责怪属下的文武百官和地方官吏,却不肯从自身上去寻找原因。

    王莽不愿意承认,一切的祸乱根源,大多是在他这个皇帝的身上。

    就连王莽自己,也对部下的文武大臣非常不信任,常常猜忌亲信大臣,即使对待亲密战友如刘歆、甄丰、甄邯、严尤、王邑、王寻、王涉等,也莫不如此。

    君王如此对待臣子,怎么能够希望,臣子们对皇帝心悦诚服,忠心耿耿地恪尽职守呢?

    王莽常常害怕,自己被尚书等内廷臣子们蒙蔽。

    因此,王莽经常将各宝库、国库和钱币库、粮库等重要的府库部门,全部交由他宠信的内廷宦官去担任主管,进行管理。

    就是官吏或者平民,向皇帝呈递的亲启密奏,王莽也全部交由宦官和左右的亲信随从,去进行开拆。

    实际负责处理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