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章 安汉公重申大义 小皇帝正式大婚(第1/8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时间慢慢过去,长子王宇自杀的阴影,逐渐在王莽心中淡去,大司马王莽也开始懊悔痛恨。

    一天,王莽脸色阴郁,十分痛心地对太中大夫严尤等密友说道:

    “诸君:

    吾怎么才能够改变嫉恶如仇,太过性急的毛病呢?

    吾望子成龙心切,对自己的儿子,要求太过严厉,容不下与己相左的意见。

    如今想来,多么令人懊悔啊!”

    太中大夫严尤,一直密切关注着王莽的心理动向,希望王莽能够反省。

    见大司马王莽有些后悔,太中大夫严尤急忙抓住机会,向王莽进谏道:

    “安汉公大人:

    严尤深刻理解阁下的处境和心情。往事不可追,来者犹可待,过去的就让他过去!

    宇儿是个好孩子,就是太过仁慈善良、心地单纯。他直率坦诚,没有心机,才会经不住别人的蛊惑挑拨,违背安汉公大人的治国理念,最终酿成大错。

    请大人节哀顺变,慢慢淡忘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振作起来,朝廷还需要你去支撑。”

    太中大夫严尤,十分诚恳地劝王莽道。

    “多谢伯石大人。吾在愤怒之下,专横滥权,滥杀无辜,已经严重地损害了吾当初好不容易建立的良好形象。

    吾一定要认真加以补救,挽回吾丧失的东西,重树周公的光辉形象。”

    王莽答应严尤道。

    “如此甚好!安汉公大人一直胸襟宽阔,乐于纳谏,严尤一直十分钦佩。”

    严尤趁机恭维王莽道。

    王莽听后,脸色渐渐舒缓,有了一丝喜气。太中大夫严尤见状,稍稍放心,接着劝说王莽说道:

    “安汉公大人:

    严尤一直希望,做阁下忠心耿耿,知无不言的诤友,而不是只知道歌功颂德,吹嘘拍马的损友。

    所以,如果严尤言语直率坦诚,有得罪冒犯安汉公大人的地方,请安汉公大人谅解。

    不是严尤自吹自擂,朝中也许只有严尤,能够理解安汉公大人的苦衷和大人的伟大抱负。

    严尤愿意忠心耿耿地帮助安汉公大人,完成这一惊天伟业,青史留名。

    大汉不幸,皇天不祐,经历几代昏君庸臣的治理,日渐倾颓,满是疮痍,弊端百出。

    外戚专权,官吏贪腐,土地兼并,买卖奴婢盛行,赋税锐减,经济凋敝,钱制混沌,豪族大姓违法乱纪,已经到了十分严重,严重动摇帝国根基的地步。

    不经历革命性的改制,大刀阔斧的变革,大施对症猛药,已经难以根治沉疴积弊,清除旧患宿病了。”严尤为王莽分析道。

    “伯石大人真知灼见,令人钦佩。大人所说的,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就是莽坚守礼制礼法原则,欲树立莽和朝廷的威望,强力推行改制法令,严厉治理,甚至不惜损害权贵利益,不怕得罪权贵外戚的根本原因。

    如今,朝廷黑恶势力横行,拉帮结派严重,干扰政令畅通,挑战朝廷权威。

    不强力打击,无情诛杀,怎么能够树立朝廷的权威和法制尊严呢?没有树立朝廷的权威,怎么能够兴利除弊,革新改制,建立千秋伟业呢?

    可是,大臣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守私利。他们不理解甚至误解莽的举措,不理解莽为什么要在朝廷,树立领导核心的良苦用心。

    他们不问是非,反而一味地责备莽一意孤行,改变祖宗规矩,专横滥权,滥杀无辜。”

    王莽对大臣们对自己改制的不理解和误解,很是不忿,十分遗憾惋惜地对严尤说道。

    “安汉公大人锐意进取,一心革新改制,真是圣朝之幸,是周公一样的盛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