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皇太后一言定鼎 定陶王好事终成(第3/4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跟随刘欣进宫的左右傅、相,见风向突变,才知道触犯了皇帝的忌讳,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纷纷叩头谢罪。

    尚书张继涛,立即上奏皇帝刘骜,弹劾太傅赵玄等人说道:

    “禀告陛下:

    太傅赵玄,身为太子太傅,却不懂礼制大义原则,误导储君,应该予以严厉的惩处。”

    刘骜准奏道:

    “尚书大人言之有理。着即将赵玄,贬降为少府。任命光禄勋师丹,担任太傅一职,接替赵玄的职务,负责教诲太子,让太子明白为人嗣子应该做些什么,以及礼制礼法等大义原则。”

    刘欣见自己受到刘骜责备,自己宠信的太傅赵玄被贬,内心非常震撼、恐惧,自此小心翼翼,事事谨慎,不敢再有违背礼制礼法原则的举动。

    8

    刘欣当然不能够忘记,当年他的父亲定陶恭王刘康,曾经与自己的大哥刘骜(成帝),争立过太子的种种往事。

    刘欣的祖母傅昭仪(刘康之母),与中山王刘兴之母冯昭仪一样,同是刘欣的祖父汉元帝(刘奭)宠爱的妃嫔。

    当年,刘欣祖母傅昭仪,与冯昭仪,曾经在祖父汉元帝的宫中,与当时的皇后(王政君)争宠,结下了过节。

    刘康、刘欣父子,当然不能够忘记这些往事,知道皇太后王政君、刘骜母子,对这些往事耿耿于怀。

    幸好成帝(刘骜)继位以后,宽宏大量,不念旧怨,感念与定陶恭王刘康的兄弟情分,时常劝说母亲王政君以亲情和朝廷大义为重,而王政君也度量宏大慈爱,才没有在朝廷导致大的变故发生。

    刘骜宅心仁厚,也为了显示作为最后的胜利者的气度,时常念在父皇元帝的情分上,特别照顾自己的弟弟定陶王刘康。

    刘骜不仅没有过分计较,弟弟定陶王刘康当年,与他争储的那些过节。

    而且,刘骜对待他这位皇弟刘康,还算周到仁厚,礼遇甚高,甚至引起了以母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家族的嫉恨和不满。

    9

    那时,成帝刘骜一直多年无嗣。

    成帝刘骜曾经多次下诏,邀请皇弟定陶王刘康进京,朝见皇帝和太后,有兄终弟及的意思。

    在一个悠闲的日子里,刘骜,刘康兄弟二人,与母亲王政君、王家舅父表兄弟们坐在一起,举行宴饮,游玩说笑,闲谈往事。

    酒酣之余,成帝刘骜曾十分淡定地向定陶王刘康暗示说道:

    “老弟啊,朕一直没有儿子,降临人世。人生无常,朕万一某一天,一旦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咱们就不能再像今天这样,常常见面了。

    你还是尽力地待在朕的身边侍候,多陪陪朕!我们哥俩,不仅可以时时见见面,还可以好好地聊聊兄弟之情。”

    刘骜对弟弟定陶王刘康的明显暗示,却遭来了王氏家族的抗议和反对。

    刘骜的亲舅舅大将军王凤,率先站了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坚决抗议刘骜的说法道:

    “陛下酒后失言,这话说错了,臣以为陛下此言,十分不妥。

    定陶乃是藩王,陛下怎么能够违背高祖皇帝教诲和祖宗立下的规矩,将定陶王留在京师长安,不遣回自己的定陶封国就职呢?”

    皇太后王政君,也认为不妥,回应大哥王凤的话,教训刘骜说道:

    “陛下啊,你大舅舅说得很对。

    作为一国之君,必须大公无私,顾及大义原则,祖宗规矩,不可因私情爱恋,个人亲情,而坏了朝廷的宗法礼仪和法令规矩。”

    因舅舅大将军王凤等人的苦苦相逼,母亲王政君的阻挠,刘骜也无法坚持下去,只好悻悻地说道:

    “娘亲和舅舅教训得对!朕一时失言了。

    等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