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皇太后一言定鼎 定陶王好事终成(第1/4页)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

    “巨君啊,立嗣问题,关系重大。朕听说,陛下当初准备册立定陶王为皇嗣之时,你并没有发言阻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长乐宫里,皇太后王政君亲切和蔼地与前来拜见的侄子大司马王莽私聊道。

    “禀告陛下,臣以为,作为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凡事应该以国家为重,个人的恩怨好恶,不能够超越国家的利益之上。

    臣确实清楚地知道,陛下与朝中文武大臣,大都一直属意于定陶王。

    定陶王虽然年青草率,但却好学聪明,也没有犯下什么大错,而且是皇帝陛下喜爱的亲侄子,于情于理于法,都非常合适,臣怎么能够反对呢?”王莽辩解道。

    “巨君以国家大事为重,朕心里非常欣慰。朕担心忧虑的是,傅昭仪那个老太婆,心术不正,专横强势,如果他们祖孙进来主事,恐怕借机专权,最终尾大不掉,难以克制,那就悔之晚矣!”皇太后王政君忧心忡忡地对王莽说道。

    “太后陛下放心!这不过是为了朝廷安定大计,未雨绸缪的决策而已。皇帝年纪青青,又正当壮年,总会有自己的亲生嗣子。傅太后祖孙,最终注定会空欢喜一场的。

    此次立嗣,不过是为了稳定帝国、回应天象变异的一项权宜之计,陛下有什么担忧的呢?”

    王莽已经听过刘骜曾经有过嗣子的传闻,对刘骜后继有人依然充满信心,遂安慰姑姑王政君道。

    “但愿祖宗神灵保佑,真如巨君吉言,让我大汉后继有人,绵延百世!”

    皇太后王政君似乎也对自己的儿子刘骜诞育后裔充满信心,很快就相信了王莽的安慰的话语。

    自此,立嗣问题,再也没有阻碍。

    2

    中山王刘兴,得知自己的侄子刘欣入继大宗,成为刘骜嗣子和继承人,自己入籍大宗的希望落空以后,不禁有些大失所望。

    弟弟中山王刘兴的失望情绪,也传到了刘骜耳朵里。刘骜听说以后,心里也似乎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为了安慰弟弟中山王刘兴及其家族戚属,刘骜下诏,封中山王刘兴的舅父、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

    成帝刘骜还特别下旨,增加弟弟中山王刘兴的采邑封户三万户人家,以示对弟弟中山王刘兴的抚慰。

    3

    被成帝刘骜立为大汉帝国储君以后,定陶王刘欣喜忧参半,立即上书刘骜辞谢说:

    “陛下:

    微臣十分感谢陛下的恩宠殊遇。以臣的才能和资质,恐怕不足以充当太子一职。

    臣愿暂时留住京师长安的定陶国官邸里,以便能够早晚进宫,向陛下请示问安。

    等到皇帝有了嫡亲的皇子之后,臣愿意立即返回自己的定陶藩国,为大汉帝国守土。”

    刘骜见了刘欣得体谦逊的奏疏,心里非常高兴,赞扬刘欣道:

    “欣儿回应得体,心愿良好,谦逊退让,很识大体,朕心里非常欣慰。”

    刘骜立即批复说道:“已阅。”

    4

    绥和元年二月十四日,刘骜专门颁下诏书,贬斥御史大夫孔光在立嗣问题上的不当举动说道:

    “御史大夫孔光,饱读圣贤之书,却孤芳自赏,不识大体,违背臣节。在立储问题上,御史大夫固执己见,违背纲常礼仪和圣贤教诲,不能够与君王和群臣的意见保持一致。

    着即下旨,将御史大夫孔光贬调为廷尉,任命何武,为御史大夫。钦此!”

    太后王政君,大司马王莽等,见御史大夫孔光坚持自己的原则,却受到皇帝的摒弃和贬斥,同情不已,深深为孔光被贬惋惜。

    不久,立储问题又再生波澜。

    5

    一天,刘骜又召集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