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办成半件事(第1/3页)  扶贫那些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辞别焦集,独孤兰驱车赶回林樟村。找到了柯俊,让他通知本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明天早上七点半准时到后山采摘荔枝。然后再赶到下樟村,找到柯建华,也是同样的通知。然后叫上建华,一起驱车沿着村后去郑厝村的土路慢慢走去。

    这条路是一条机耕路,也是一条历史上的主干道。原山后的几个村子,都是走这条路出山来赶集的。后来由于进出山后的路改向,这条路就只有机耕功用。镇道口的集市也因为人流量的减少,集市也凋敝不成样子。建华所说的集市,就是那种乡村露天交易集市。村里的贫困户柯印章就在这个集市做生意。汽车到了山下,两人弃车而行。上山的路基本上还是保持原来的路面宽度,只是由于雨水的冲刷,路面上刻出了好些沟坎。一些拉山货的拖拉机有时还走这条路。两人一身大汗的爬到了坡顶上。望向山背面的下坡路一目了然,基本上也是可以通拖拉机的。路面都是坚硬的沙石红土。独孤兰心想,这么好的路基,建设水泥公路应该省了不少的事。这时独孤兰却发现沿着路边的水沟里,流水潺潺。伸手捧起沟里的水,清凉爽快。顺着来水的方向望去,泉水就在不远处的天然石缝中流出。虽然近来已连续干旱了二周,但泉水还是不减。

    下坡的路走起来省力不少。独孤兰两人走得很快,不久竟然走到了郑厝村。独孤兰正想招呼柯建华往回走时,却听到建华向村口一老者打招呼道,姑丈,老人家这大热天的,也不待在家,还出来干活。难道哥哥姐姐们和侄子们都不理你了?那老人抬头看到建华,面露笑容道,是阿华来了,快请屋里坐。同指着独孤兰问,这位是谁。听了建华的介绍,老人家更是热情。两人进了建华姑丈家。寒宣递烟和品茶这三步曲是少不了的。只有这三步曲的开场,才有好戏在后头。独孤兰听完建华与他姑丈的谈话,好像听出来,眼前这位老人就是郑厝村德高望重的老人组组长。为了确认一下,独孤兰还是不礼貌的插嘴问。当得到确认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看来那么难的人际关系,有时就是这么简单的搭上线。当建华与他姑丈聊完家族内的事后,独孤兰抓紧时间,与老人聊起来。

    独孤兰问起这路的历史,老人道,以前山里八个村都是走这路出山的,当时路上拉货的、行人的、商贩的络绎不绝。这路废弃的原因,主要是前面集市的人对山里人太凶,经常欺负勒索。山里人对这个集市没了信心,结合解放后修公路,山里八个村的人一合计,决定另修一条路,就是出东北面绕到镇里的集市去。其实这一绕,到集市要远好多里地。独孤兰抓住这一话题道,若现在重新把到林樟村的路修起来,这山里的人喜欢不?老人道,那敢情好,有这等好事,高兴还来不及。看来这位书记真是大好人,记着我们山里人。一来就要修路,真是难得的好官。这话说得独孤兰面红耳赤,挻不好意思的。赶紧对老人道,老人家你搞错了,我不是什么官。只是来做帮扶工作的,这书记是小得没品的那种。对把这条路修起来,是有强烈的希望的。不过,要把这路修起来,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还要请你老人家出面,说服一个人,只要这个人答应了,问题就解决了。老人听到独孤兰这么说,疑惑的看着他,嘴巴张得大大的。独孤兰接着说明了其中的原由。

    现在县里主管GL局的郑副县长,就是村里的人,只要他开口,GL局会给个顺水人情的,因为这本来就是应该完成的工程。只要老人家以家乡建设为名,以方便山里八个村的人民为需要。郑副县长会开这个口的。老人听完后,陷入沉思,他慢慢的吸着烟,不时的把烟灰打到一个破碗里。热烈的空气突然凝固了,静得让人发冷。只有建华洗茶杯时发出的叮当声,在提醒赶紧思索,思索下一步的话该怎么说好。独孤兰虽然见多识广,不免也担心起来。后悔这么大的事,不应该就这个时点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