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66章 双抢时节 忆起初中伙食事(第1/3页)  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我和父母,大哥一起去收割南湖边的最后二亩麦子。远远望去,一片片金黄的麦田,仲夏的风吹着麦浪,吹着我的头发,吹着我像麦浪一样涌动的童心。

    一路上熟人不断,这个说,哟,国子回来了,出去老长时间了吧?那个说,国,挣了大钱了吧?我纷纷投以微笑.......

    第一次离开家乡这么久,这里的一草一木是我留恋的地方,这里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是我感慨的缘由,老家一直住在我的内心深处,它是我从小长到大的地方,在这里,总有听不完的鸡鸣,斗不完的蛐蛐,爬不遍的山坡,看不够的萤火虫,吹不完的习习微风,闻不完的鸡鸭牛羊粪便夹杂着麦秸秆和青山碧水的混合芬芳,偶尔还会有几声犬吠。人们本本分分,和谐安康。

    我一直记得每到这个时节,天空中总是荡漾着这样一个悦耳声音:算黄算割,算黄算割.小时候,我曾经好奇的问父亲这是什么?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懒汉整天只知道吃饭睡觉,不干农活,麦子成熟的时候,别人都田里收麦,他总是说,不急,不急,明天就去收。后来下了一场暴雨,把他田里的麦子全部冲走了,他颗粒无收,他很后悔但是无法挽回,后来就饿死了。

    饿死后,他就变成一只鸟,每当麦子成熟的季节,他就在田野间盘旋着,不知疲惫的唱着:算黄算割,算黄算割。他是在告诉人们,麦子黄了就要及时收割,黄一茬收一茬,不要懒惰。

    八九十年代那阵子,每到夏天学校和单位都会有一个十四天的假期,叫忙假。一直只知道放了忙假,这一个多月就叫“双抢”,是全家人忙得天昏地暗的一段日子,家里劳动力少的人家会被累得脱层皮的。

    在那个没有收割机的年代,大人们,头话了,原来是爷爷,我们几个赶快光着脚丫子跳下床去,打开门,一下子扑到爷爷怀里,内心的恐惧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爷爷把我们抱到床上叮嘱道,乖,安心睡吧,我等下也要去帮爸爸妈妈割麦子去,你们赶快睡吧!在爷爷的哼哼声中,我们困倦极了,不一会就香香地睡着了!

    几天的忙碌后,麦子收割终于结束,接下来需要把麦子铺在自家门前的场里晒,用骡子或者牛,马带着石头轱辘反复碾麦。我们一群小孩则跟在轱辘屁股后面追着跑,我当时认为用我的脚就可以碾很多麦子,谁叫我是一个勤劳的孩子。

    跑累了,便把身体扔在麦子上摆出一个大字,仰望着天空,或是在麦子上肆意的翻着跟头,不去在意一旁干活的大人说麦芒是怎样怎样的扎人。

    几个日夜后,麦子撵好了,接下来要扬麦了,顾名思义,为了把麦仁和麦壳彻底分离出来,人们选择一个有风的日子(后来几年我回到老家,有了一个很大的风扇专门用来扬麦,就不用非要有风了),把麦子顺着风扬在空中,麦壳很轻,随风飘到一边,麦仁就留了下来。

    可是收麦之后马上又要点玉米了,这个又需要雨水才能播种,所以这个时候是农民最焦虑的时候,既盼望着天气晴朗,能把自己一年辛苦的果实颗粒归仓,又希望老天爷给点面子,在收完麦子后及时的施舍一点雨水,好让他们顺利的把下半年的希望点上。

    18号上午,我骑着自行车准备去镇上给苗榫打个电话,顺便给深圳公司打个电话,问问情况,还有就是想顺便去看看四弟。他今年刚满13岁,在镇上中心中学上初一,离家有12里路远,所以要住校,他吃全伙,每个礼拜天晚上回校上晚自习,礼拜五下午放学后回家休息两天。

    关于农村中学住校生的伙食呢,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从我上学开始就是如此,大致分为如下三种:

    一,菜伙,既有馒头吃,也有稀饭喝,另外还有一份炒菜吃,每学期要交280斤麦子和360元钱。这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