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66章 双抢时节 忆起初中伙食事(第2/3页)  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属于vip级别的,他们不是和其他人一样在宿舍吃,而是和老师们一起在教职工食堂,有桌子,有椅子,有开水,正儿八经坐在那里用餐。

    正因为高大上,所以只有极个别家庭条件特别好的同学才有资格吃得上。一般情况下,一个班上也只有那么一个或者两个同学吃菜伙。

    每次吃完饭后,他们回到宿舍,经常会和我们这些啃着干煎饼的同学炫耀今天吃了什么什么菜,怎么怎么好吃了,有时候吃不完的包子,还会带回给关系好的同学解解馋。这个时候,整个宿舍几十号同学都会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更有甚者,会流下长长的哈喇子。

    不过巧的是,那个时候吃菜伙的却都是学习不怎么样的人,也真是怪了,难道是应了那句话,“自古纨绔少伟男”。

    那个时候,我们两个班六七十个男生住在一个大宿舍里,一张架子床睡四个人,也就是上下铺各住两个人,原因有二:首先是,床铺数量有限,一人一床不现实。

    其次是,如果一个人一铺,就必须既要带席子和垫子,这种垫子是用麦秆编织的,厚厚的,可以卷起来,我们这里把这个叫做草苫子,常选阴雨天农闲时来做。打苫子的方法就是在一根横着的木杠子编织,用两个支架架起一根比垫子稍宽点的6—7公分粗的横棒,用砖头缠好线,两个系在一起,均匀地搭在横棒上。一般四组八个砖头的绳坠子就可以编织了。搭一层麦秸秆大约10到20根,就将绳坠子从横棒上面交换过来并用手拉紧点再放下来。一般从一头单数绳坠子编起,再搭第二道麦秸秆时,就交换双数的绳坠子。这样反复操作,一直编到需要的长度为止。

    除此之外,还要带褥子,被子,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的生活条件都不富裕,一个人拿这么多东西,也是有难度的,如果一家有几个学生,那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所以,正好,两人一铺,每人只要带一半即可,再说了,北方冬天很冷,一个人睡是睡不热的。

    但是却有两个人能够享受到这种单人单铺的待遇,他们俩都是单独各睡一张床的,一个是堤村的,叫高明亮,一个是杨庄的,叫杨小封,为什么呢?

    这还要从刚开学的一天夜里说起,那时候天还不冷,有些秋热,所以板床上是没有铺褥子的,只有一层薄薄的凉席。半夜时分,忽然一个睡在高明亮下铺的家伙,感觉到有水“啪嗒啪嗒”的滴到了他的脸上,把他浇醒了,睁开眼睛一看,抹了一把脸,估计可能是在半梦半醒之间吧,竟然大叫起来,下雨了,下雨了,快起来拾衣服。

    这一下子把大家全给吵醒了,下什么雨啊,这是从上铺滴下来的水,他爬起来一看,我靠,原来是高明亮尿床了,一大泡,乖乖,可真行啊。和高明亮一铺的家伙自然不愿意再和他搭伙了,他也不能再睡在上铺了,不然又得祸害别人啊。

    后来又发现不单单高明亮,还有杨小封,这俩货都是夜里尿床,而且每天夜里都尿,只好让他们俩自己单睡。可是后来又转来了一个同学,没有多余的床铺,咋办啊?于是班长想出了一个绝招,就是安排他俩睡一铺,在角落里,这下可好了,两个人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外面晒被子,可是谁也不能保证每天都出太阳啊。

    于是,不管干不干,晚上都要拿回来接着盖,两人床上的那股尿骚味啊,实在是让人无法消受,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大家一个个对他们俩是横眉冷对,不给好脸。可是好就好在两人都是吃菜伙的,他们俩也知道自己确实不受待见,便经常带些菜回来讨好大家,还就真有人去吃,那埋怨声还就真的少了不少。

    二,全伙,有馒头吃,有稀饭喝,但是没有菜吃,只能自己每个礼拜天从家里带上6天量的咸菜或者盐豆,每学期交280斤麦子,30元钱。就是这个,每个班也绝对不会超过五个人能吃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