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二十七章 非嫉其才恨其不为东吴所用(第3/4页)  华娱之黄金年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首“丈夫歌”自然也得了他的心。
    之前讨论剧本的时候,他就建议将这首“丈夫歌”放进去,不过几个编剧都建议引用毛宗岗版本的。
    现在听易青一分析,王福林再仔细一琢磨,还真的是,毛宗岗版本的“丈夫歌”立足于功名二字,倒是显得狭隘了,远不如原著中的豪迈大气,更能突显周瑜这个人物的形象。
    再者,从周瑜屡次加害诸葛亮的动机出发,展开周公瑾和诸葛亮的几次斗法,虽然,还是显得周瑜性格偏激,但嫉贤妒能这个罪名怎么也落不到他的头上了。
    两国交兵,各为其主,本来就应该无所不用其极,周瑜受孙策托孤之恩,辅佐孙权,肯定要尽心竭力,刘备势力与东吴争夺荆州,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周瑜招揽不成,于是想方设法要除去诸葛亮,那么这一切也就解释的通了。
    “对!对!还可以这么写。”
    一个编剧想着想着,突然大笑起来,方才屋内还一派严肃压抑,被他这一笑,立刻便给冲淡了。
    这些天,围绕着周瑜这个人物,大家争论了许久,有人建议按照《三国演义》原著的描写来刻画,也有人觉得单纯的将周瑜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写成个心性狭隘,嫉贤妒能的小人太过偏颇。
    可是该怎么改,却又始终找不到突破口,现在被易青这么一分析,很多脉络一下子都通了。
    “小易啊!真有你的,不错,不错,把你请来算是请对了。”
    易青哪敢当这样的评价,忙道:“王导,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我担不起,其实,各位老师也都是当局者迷了,毕竟当初定调子的时候,首先确定的就是要以原著为基础,围着那个圈子走,周瑜这个人物肯定不好写,稍微换个思路来分析,各位老师肯定能想出更好的脉络。
    ”
    王福林摆摆手:“小易啊,你就别谦虚了,肚子里还装着什么没有,赶紧全都倒出来。”
    其他的,还真有。
    “再有就是刻画周瑜这个人物,我觉得不妨让他变得儿女情长一些,曲有误,周郎顾,说的是周瑜精通音律,才识渊博,这样一个风流人物才能佳配小乔,在剧本里稍微加一点这一对神仙眷侣的戏,是不是能让这个人物更丰满?”
    周瑜这个人物主要就是出现在赤壁之战这一节,而这一节最关键的两个角色,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周瑜。
    可是原版《三国演义》中,着重描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可以说将诸葛亮给写的近乎仙人了。
    而周瑜作为整章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就显得有些单薄了,除了群英会戏蒋干之外,剧本中这个正史中赤壁之战的主角,成了个给诸葛亮捧哏的小弟。
    因为剧本要侧重原著,强行给周瑜加戏,显然不合适,但是抛开赤壁之战的主战场,增加他和小乔之间的互动,不但不会抢了诸葛亮的风头,也会让周瑜这个角色更加鲜活。
    无情未必真豪杰。
    虽然正史当中关于周瑜和小乔没有多少描写,但是民间故事中,这对神仙眷侣的人气还是非常高的。
    当然了,加戏也不能乱加,像吴雨森的《赤壁》,志玲大姐姐演的小乔,那叫什么玩意儿。
    “萌萌,站起来!”
    去你大爷的!萌你大爷的!
    “这个该怎么加?”
    一个编剧皱眉问道,三国是男人戏,强行往里面加周瑜和小乔的感情戏,真的合适吗?
    “又不是非得让周瑜和小乔在戏里秀恩爱。”
    秀恩爱?
    易青这个新鲜的说法,把在场众人都给逗笑了。
    “小易啊!有什么主意,你就直说,我们这帮人这些日子整天闷头改剧本,这脑子确实不怎么灵活了。”
    易青也没端着,点了一句:“曲有误,周郎顾,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