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五章 打击勋贵,朝鲜政变(第1/4页)  我真是大昏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现在的皇帝需要钱吗,答案是肯定的。

    打仗要钱,舒困民生要钱,发放俸禄要钱……可以说,大明的运转处处都需要钱。

    但一定要从勋贵身上收取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现在的大明财政,已经有所好转,且并没有到山穷水复的地步。

    想想崇祯,穷得把皇宫里值钱的都卖了。最后自挂东南枝,也没向勋贵们下手,而是把他们连人带家财完好地送给了闯王。

    可朱由校要改革,就必须向勋贵们砍出这一刀。

    谁让他们是大明的官呢,打击官商不能区别对待,眼皮子底下的不管,哪来的底气去严惩他人?

    要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就要打造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环境。把依靠特权的官商打掉,只能算是打下基础,为日后推出工商法规铺平道路。

    说白了,涉足商业的官员、勋贵、宗藩,都是推进改革的障碍。绊脚石嘛,必须清除,就是这么简单。

    但朱由校也没太过粗暴,把人区别对待一直是他的处事原则。

    对成国公朱纯臣是毫不客气,直接命其将商队解散,商铺则封门拍卖,并缴纳超期罚金,还罚俸一年。

    这是杀鸡儆猴,看其他勋贵的反应。

    而对襄城伯、惠安伯、宣城伯等勋贵则有赏赐和慰勉,其中有子孙入武学、新学以求上进的,更有甲申之变时自杀殉国的。

    同时,朱由校还提出了自己的计划。那就是让勋贵们集资入股,成立大明发展银行。

    而朱由校将以玻璃厂、镜子厂、煤钢联合厂作股本,担任发展银行的总裁兼e。当然,具体的管理经营另有他人,皇帝只是起个大方向的指导作用。

    勋贵们不是有钱没处花嘛,不是要以钱生钱嘛,那还犹豫什么,快来入股合伙作生意赚大钱吧!

    那边打击官商,这边又建立一个皇帝领头的“大官商”,是不是前后矛盾,自打嘴巴呀?

    但皇帝并不这么认为,他更愿意把这个发展银行称为商业银行,把集合起来的工厂叫做“国企”。

    国企的作用不用多说那些投资大、建设时间长、效益增长慢的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商人不会愿意经营。政府参与进来,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把勋贵们的资金集中起来,既是有效利用,也节省了财政的直接投入。

    另外,投资入股能赚钱,给勋贵们多了一个选择,也降低了他们的抵触心理。或许不如直接经商挣得多,但总比放在家里浪费强吧。

    最关键的是,勋贵们只是股东,或者是名誉董事。但不给他们经营权,也就不能再利用个人特权。

    而以特权参与商业,正是“官商”的主要特点。

    总而言之,这个发展银行和工厂的联合体,将以工商实业为主,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与“官商”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然,谁也不会想到,朱由校对这个发展银行有着多高的期待,多么深远的考虑。

    金融工具,或者说是银行信贷业,成为扩张的手段和工具,在西方已不是新鲜事儿。

    朱由校也准备把发展银行逐渐变成扩张的助力,对外掠夺财富。

    弱肉强食,森林法则。这个世界上你不去争抢,就可能被别人掠夺,存不得妇人之仁。

    ……………………

    亭台楼阁,花园美池。

    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在成国公朱纯臣眼里,也变得索然无味。但他是拜访而来,在主人英国公张惟贤面前,还得强颜欢笑。

    张惟贤自知朱纯臣是不忿皇帝的处罚,想来撞木钟,或是找同盟的。

    可他就是装作不知,酒菜摆上,尽说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朱纯臣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