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边声四起 二(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望云亭位于太极宫西北处,它的东面便是太极三池中最大的清虚池,池中碧波荡漾,池边绿柳成荫,是皇宫中难得几处栽种树木的所在,最适夏日纳凉之用。而望云亭则建于采自苏州太湖中的云石假山之上,离地有四丈四尺之高,登高远望,皇宫诸景多入眼中,不仅如此,远眺之下,池水波光与云彩光辉交相映照,景色曼妙之处,若隐若现,实难以言词构之。是以,自此亭于贞观末年建成之后,历代唐皇均喜好游幸此处,盖因远望既有磅礴之气,近视又有隽秀之美,因而望云亭之名也得自于此。

    此时,年号永盛的皇帝李佑正斜倚在这望云亭中的躺椅上,闭目思索着几个颇令他烦恼的问题。事实上,这位战功赫赫,在军略政治上都有不凡手段甚至可说是创举的帝王,此刻心中感慨的却是身为一国之主的无奈与艰难。他是继唐德宗李瑁之后,第九位登上皇位的大唐皇帝,当然其中自然而然地将武后排除在外了,毕竟人家可是周朝的开国帝王。

    靠开疆拓土及平定安氏叛乱起家的李佑在剿平大乱之后,却不得不面对更为纷繁芜杂的国事。尤其是在玄宗皇帝自开元末年至天宝九年这长达十数年之久的倦怠政事之后,料理朝政之难度尤为其甚。当是时,河北兵火未熄,十室九空之说并非虚言,便是素来繁华的漳淮之地亦因初时贼兵南犯而显得萧索落寞。同时,全国各地官吏良莠不齐,贪污纳贿公然横行,而朝中各部亦多奸腐儒,败坏政事自是无所不能,但推行政令却是难如登天。此外,由于被后世称为唐明皇的玄宗皇帝在位时豪奢不羁,宫廷用度远远超出规制,而地方上因为天灾及土地兼并,税收亦是大少,是以便在叛乱平定之初,朝廷财政竟至面临严峻之地。

    而更要命的是,便在李佑大破安禄山于洛阳城下,并希图一举击败对方时,他接到了来自朝廷的关于安西四镇兵败西域的消息。这一噩耗于他而言不啻为当头一棒,而这一棒也堪堪地将叛乱平定之日拖后了整整大半年。

    此事之所以令李佑如此措手不及,关键之处便在于他根本不曾料到即便以他熟知历史之能,竟仍让史上怛罗斯之败重现于世。因此,出乎意料之下,他当即将追剿叛军之事交由大将马重国负责,而另由军中掌书记李泌从旁协助参谋。李佑自己则星夜带着几员大将及三万精锐骑兵赶回长安,同时急令陇右节度使高适派兵两万立刻赴援安西。而李佑自己则带着麾下骑兵在长安休整两日之后,经肃州,出玉门,渡冥水,过甘泉河,来到沙州境内。到了此处之后,方听得那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遣使来报,称大食方面并不曾有异动,且除了已经达到的陇右援军外,安西四镇自己也征募了将近两万将士。依着那位高大将军奏报里口气,凭着这四万军马,便是杀回怛罗斯亦不在话下,更别提防备大食来犯了。

    李佑自然不许他轻举妄动,虽知他素来骁勇善战,但狂傲至此却也不得不给点颜色予以警告。当下这位当时的瑞王c天下兵马大元帅便以前所未有的严厉口吻修书一封命人带回给了高大将军。览信之日,据说安西军帅府之内不闻人声,此后一月之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足不出户,麾下军务皆由副使封常清授命安排,且四镇军略均以防御为主,只不断派出股游骑前往侦测敌情。

    后人对此,常分为两派,一说那高大将军是受了瑞王威严,吓得不敢随意出府,以免生不必要的误会来。另有一说,则指出以高仙芝的为人,又岂会畏惧那时还只是朝廷亲王的皇帝,所以那番做派其实抵触的情绪只怕还多过受教的感念。当然,到底真相如何,却只有高仙芝自己知道了。不过,无论如何,众人一致承认的是,瑞王那封信的作用的确不同凡响。

    其实,那时的李佑在沙州停驻一月之后,已然明白为何大食没有趁胜追击,夺取安西四镇。其中原因便在于,高仙芝固然违背了李佑之前关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