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二章 北国烽烟 八(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极宫甘露殿内,身着明黄色窄袖龙袍的大唐玄宗皇帝正斜倚在一张软榻上,身边则侍立着最为宠信的宦官,知内侍省,右监门大将军高力士。原本充满嬉乐的大殿里,此刻却是一片肃穆,只有榻前几案上的紫铜香炉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龙涎香。

    望着炉中飘出的那若有若无的袅袅香气,玄宗心头也变得模糊起来。安禄山反叛一事,来的太过突然,别说各地官吏百姓,就是他这个总揽天下的皇帝仓促之间也是应付不来。这两日来,他之所以依旧高床暖枕,深居宫中,倒并非没下定主意,只是对于到底如何平叛并无确实把握而已。同时,他也借着自己这般悠闲仪态来安定一众朝臣的烦躁心理。毕竟遭逢大变之时,若是己方阵脚大乱,那无论战和则已经先输一招了,对于这点,久经乱局的玄宗自然是清楚无比的。

    其实,那些主和的大臣若非想着保全自己性命,便是在暗中揣测皇帝心意。他们以为天下承平日久,皇帝成日住于温柔乡中,早已没了往日的英明锐气,因此战事既起,罢干戈息战火必然是其首选。然而这群人却把皇帝的本质忽略了,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对于玄宗这样的皇帝来说,更是如此。他固然倦殆政事,又流连后宫,但骨子里对帝王权位之恋栈,却决非常人所想。只看如何对待那太子,便可知一斑了。

    他目下迟疑未决者,不过在于究竟由谁领军妥当。按朝中主战大臣们的意思,自然是瑞王李佑了。但在玄宗心中却不是这般想法,他之所以千方百计将其调入京城,为的便是不让此子掌握军权,而任其整顿禁军也不过是安抚其意罢了。毕竟玄宗眼下虽然年迈,但身体还算硬朗,加上护卫宫禁的左右羽林亲军和左右龙武军都在自己手下亲信掌握之中,因此却也不怕那瑞王指着手上的几支禁军生出异心来。不过,若是放任其领军征战那可就大不相同了。前番这瑞王先巡河北,后征吐蕃,无一不胜,早在军中将士心里竖下威名,如果再不加以节制,只怕迟早生出祸患来。之前的那次玄武门兵乱便是一起明证,所谓前车之鉴,玄宗自然觉得应当心为上。

    只是,他连思数日也不曾想到一个更为妥善之人,用以代替瑞王李佑前去统军征剿。他哪里知道,因着历史的变化,原本由赴京接任禁军官职转为募兵征讨安禄山的封常清和高仙芝,此时却都还在安西都护府,主持着对西域诸国军政形势,尤其是渐露锋芒的大食。是以,这两人却是他目下派不上用场的,思来想去,却不过在鬓角上又多添了几缕银丝而已。

    念及此处,他也不侧头,只淡然道:“力士,你说此番领军之人该当是谁为好?”这话虽然说的极是平常,但言语中自有一股异于常人的威严。

    高力士跟随李隆基几十年,自然是最清楚其脾性之人,但见皇帝一脸随意的样子,他心下却是警惕的很,只心斟酌着词句答道:“回禀圣上,依老奴之浅见,朝中能够领兵之人实在有限,各地边关又要戍防诸路要冲。边将也难以提调。眼下朝廷里能统领大军的不外瑞王殿下一人,舍他之外,便只有调其他节度使入京勤王了,但这却又是一番大举动。何况,彼辈之心”

    他话音未落,却听那玄宗忽然接道:“你是说,怕他们也有不臣之心,甚或是引狼入室?”这话一出,那高力士却忙匍匐在地,口中道:“圣上明见,老奴不敢诋毁朝廷大员,只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这话却是一语中的,玄宗听了顿时感到哑口无言。是啊,自己待那胡人恩重若此,仍会招来反叛,当真令人可恨可叹。难不成终究要由宗室也襄助谋划,外人固然再难相信,可是自己儿子却也并不令人放心。大唐自立国以来,宫闱之变层出不穷,根源便在始终有宗室执掌军政大权。从初时的太宗皇帝到现下的自己,哪个不是因为手头权力太热招来的野心。他自己尚好些,想那先祖太宗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