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破晓之前 四(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京城之中的豪门权贵大多知道,当朝右相李林甫府中有一处叫做“月堂”的所在,乃是这位天宝第一臣谋心算计的地方。只是知道归知道,众人也不过是私下议论而已,真要见了面,哪个不是对着李相点头哈腰,抑或唯唯诺诺。

    不过,今晚出人意料的是,这向来不许他人靠近的月堂之中除开李林甫自己之外,竟还坐了一人,后者便是瑞王李佑。方才他已将近来发生之事一一说给李林甫听,此刻正借着低头啜茶的工夫,暗中观察着对方脸色,希望从中瞧出些端倪。

    只是如李佑所料那般,这李林甫的涵养工夫可不是吹出来的,只见他静静地听完李佑叙说完,却仍是一言不发,只一味把玩着手中的玉如意。

    李佑见状知道对方是在等自己先行开口,须知现下他和李林甫的关系其实十分微妙,进一步则固若党同,退一步便是针锋相对。只是李林甫答应武惠妃拥立寿王在先,又厌恶见惧于太子李亨在后,因此无论于公于私,都应与自己交好才是。不过另一方面,李佑却是同对方争夺相权的潜在人物,以李林甫的脾性,能否同自己的对手和平共处简直是不言而欲,从张九龄,裴耀卿开始到李适之,那一茬茬宰执大臣们,走的走,贬的贬,又有几人能得以善终?

    所以,对着眼前这位从头发白到胡子的老头,李佑不但不敢有丝毫大意,甚至于每说一句之前,都要字斟句酌好久,以免被对方寻得破绽。他可从来没以为凭着后世学到的那些东西,能同李林甫这位留名千古的人物相抗衡。对于李林甫这等罕见的擅谋权术之人,能不得罪便最好不去招惹,更何况,瞧着对方这般模样,李佑知道这人已经时日无多了。因此,对着一个将死之人确无必要斤斤计较,否则得不偿失的只会是他自己。

    李林甫当然不知对方正在暗中腹诽自己,此刻他一心想的除了那桩乱七八糟的禁军武库被盗案之外,更多的则是目下的朝局,以及眼前这个朝廷新贵。

    望着这位不露声色的年轻皇子,李林甫心中原本早已打好的算盘不禁又晃动起来。俗话说,自己事自己知。连李佑都能看出他病入膏肓,他自己又何尝不知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只是若非他家中一族并无妥善之人可以接替相位,否则又何须他操心若此。他也知道秉政十几年来,为除政敌,构陷下狱,贬官抄家种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所以有朝一日待他身死故去,只怕那些人便会对自己的儿孙下手。李林甫虽曾对儿子说过,已经一路行来,再不可回头。但关键在于这条路除了他之外,家族之中再无人敢走能走。是以,近来除了要防备杨国忠等争权之人外,他还须替家中老少谋划出路,否则等他两眼闭时,只怕便是这一家子衰亡的时候了。

    有鉴于此,他之前便曾想过索性同李佑联合,以拥寿王争储为名,实则借以保护他自己奠下的根基,以及整个李氏一族。不过,凡事有利有弊,这个瑞王上升如此之快,现在又已经官至兵部尚书,虽然因为资历尚浅,政事堂之事仍不能由其主导,但若一旦自己与他合力,想来这大唐的朝政又会生出巨大变化。只是如此一来,不消多少时日,此人必定会将自己取而代之,那么十几年来的苦心孤诣可不就全功尽弃了吗?

    这般一想,李林甫顿时又摇摆不定起来,于是也就出现了方才那彼此沉默的一幕。既无良策,他便决心先试探一下对方心思,当下便听他笑道:“此事虽说未免有些骇人听闻,但想来殿下对此一定早有对策,那主谋之人迟早必会落入法。此事虽然干涉甚大,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查办之时稍许谨慎些便足矣。”

    李佑听了这话却颇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事显然被对方一把全推在了自己是身上,说什么“早有对策”,其实只不过不想被连累其中罢了,因为本来这案子除了死人外,再没有丝毫线索,那对策二字更是无中生有,充其量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