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破晓之前 四(第2/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从此加强戒备而已。至于后面那话,似乎是想让自己对那涉案的宋浑手下留情。不过,以李林甫这等老练狠辣,应该不会天真到以为一句话便可将那私窃朝廷重物的罪名来个一笔勾销吧?但那话中之意却又极是明了,一时倒真难猜测对方究竟作何想法了。

    李佑思虑再三,却终究想不出妥善之法,他知道若是这般下去,不与李林甫达成默契,长此以往,势必重蹈历史覆辙,当即拿定主意,便直言道:“李相过奖了,本王对此事其实也是毫无头绪。不过有一事本王也是明白的,宋大人本是由李相你推荐而入御史台,现下他犯此重罪,只怕就是中书大人你也难辞其咎吧。”话至此处,眼看李林甫脸色微变,又续道:“我这处查办起来谨慎些倒也无妨,怕只怕有人忍耐不及会当先发难,到时若是宋大人那里再有些差池,这事便难说的很了,只怕牵连之广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因见对方听的甚是专注,李佑暗暗鼓了鼓气,方才道:“至于是何人会陷大人于不利之境,不问可知,就是大人自己其实又何尝不晓得呢?只是眼下此人深受父皇隆遇,不可一世,若是稍有不慎只怕弄巧成拙,最后反受其害。何况以大人今日之威,朝臣中的确无人敢撄其锋。只是恕我冒昧,不知李相是否曾想过那身后之事。一朝为官,有谁不曾得罪过人,尤其是大人你替父皇秉持朝政多年,自有些许人由于种种原因,对大人心怀怨恨,而怕就怕的是等到大人百年之后,这些人便跳出来聚于某人麾下,口诛笔伐,到时工夫一长,又是众口铄金之下,便是英明如父皇者,只怕也难免生出疑惑。结果么,以大人之能,应当不难猜到吧。”

    这番话说的毫不客气,简直便是当面直言李林甫活期不久,因此李佑一边说着,一边心里却也是七上八下,殊无把握。要知凡人都有忌讳,何况眼前这个视权势如性命的人呢?但所谓富贵险中求,李佑赌的便是纵是李林甫也极重身后之事,尤其对于一干子孙,更是舍下不得。

    史书上说他对于儿子的规劝不理不睬,其实那中间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他既自知罪孽深重,便索性横下心来把坏事做绝,将一干对自己有威胁之人通通除去。只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千算万算,始终没想到那杨国忠之宠信比起他来犹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不曾料到病来如山倒,自己的身体崩坏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最终也未能斗过那个靠裙带而起的人。最后,直至入土,更被此人联合安禄山将一顶勾通异族蓄意谋反的帽子扣在了头上,导致被夺爵毁棺,子孙妻女则流放岭南。以他开元,天宝把持朝政近二十载,一朝身败,竟至如此,却也当真令人生出感慨。

    不过李佑也顾不得这许多,他今日前来,为的便是能与李林甫这位善妒宰相达成一致,最少也要让对方暂时放下与自己相争之事,总之千万不能在面对杨国忠,太子,以及安禄山等人时,再在身后添上一位李右相。那时一个不好,可就是身首异处了。更何况,李林甫的手段他是再清楚不过,口蜜腹剑往往最是致命。李佑可不想让自己的名字在对方的恶行里再多添上一笔。至于先前将张九龄等名臣忠良之后称为“某些人”,那也只有在心底暗自道歉不已了,想来为这江山社稷,这些人也应当不会怪罪自己罢,李佑心里这般安慰自己道。

    话已至此,却见那李林甫仍是默然不语,过了半晌,方听到他那苍老的声音回荡在青砖垒成的月堂正厅里:“想不到殿下如此年轻,却也能将朝政看的透彻至此,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唉,老夫年纪老迈,若不是念着陛下昔日知遇之恩,早就告老致仕了,由何苦再周旋于京城这般乱局之中。不过,若是殿下能答应本相一事,那今后无论是皇上跟前,抑或是政事堂之中,本相一定全力支持,谅那一二人也抵不住你我合力,只不知殿下之意如何?”

    这话便是提条件了,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