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北地风波 五(第1/3页)  万里山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月十八这天,晴空万里,大唐河北道定州城西南一百里地处,一队骑士正扈从着一辆马车滚滚而前,官道平坦,因而这群人都是奔行极速。过了约莫一顿饭的工夫,只见前头飞来三骑,为首一人来到大队之前,翻身下马,跪禀道:“大人,我们已经到定州地界了,天黑之前当能到达定州。”

    听这人所说,马车中探出一位年约四旬的中年官员。白净的面庞一看便知是个书生文官,却见他微微一笑,道:“甚好,辛苦你了。此去将至定州,你不必再于队前打尖了,随大队一同前行罢。”

    那人闻听此言,却不敢怠慢,依旧循礼道:“属下奉瑞王之命为大人办事,不敢称辛苦。既然大人有命,属下这便卸了东西,随同大人车驾。”这人说话如此不卑不亢,那马车中的官员却也并不着恼,随手轻轻一挥,道:“好,你去吧,顺便告诉大家,在前头十里的接官亭休息一会儿,反正时候尚早。”

    看着大汉躬身领命朝车后行去,这官员挑帘而回,换了个坐姿,任凭马车在大道上隆隆驶去。而他却闭着眼睛,仿佛回忆往事,又似享受官道上难得的颠簸,总之,那模样却是极清闲的,浑不似连日赶路的劳累样子。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受钦差之命不久的中大夫,领副市易经略的韦见素。他此刻正想着如何前去查办那定州的绢马一案。临行前的那晚,瑞王亲到府邸,告知了分寸,谁能动,谁不能动,谁又当旁敲侧击一番,这些他心中都有了数。但究竟如何行事却还得靠他韦见素自己,此事若做的妥当,无论皇上或是瑞王那里都少不了赏识,这于他乃至韦氏一族都是至关重要的。须知,自韦后被杀,留在京城长安的韦氏族人也被悉数屠戮干净,若非彼时他父亲韦凑正任职外地,而且声望不显,只怕也难逃一劫。

    韦氏在这大唐朝中虽然也称得上是门庭显赫,但经此一事,却着实被其他大族比了下去。在这门阀势力依旧影响极大之下,家族兴亡与个人沉浮实在颇有干系。念及此处,他不由又想到了瑞王。

    方才前来禀告的那人便是出自瑞王李佑手下,但却并非藩邸之人,而是个胡人,确切来说是室韦的乌罗护人。这人的事情他倒也略有所闻,但是知道的不多,只晓得此事尚与杨国忠有牵连。此刻,他职位尚低,品级不够,当然不能也不愿去管这朝中宰辅的大事。只是就他所知,这人能甘愿为那瑞王效命如此,若非二人早有协议,便是这瑞王着实不简单。他幼时曾随父亲任职北地,室韦人也好,契丹人也罢,要么就是粗鄙不堪,要么就是野蛮悍勇,总之能像这赖一般,做到恭敬有礼,又不谄媚惑上的当真少之又少。

    只是这韦见素当然不知,李佑与那赖却有救命之恩。胡人好勇斗狠粗蛮不文的确不假,但守信重义却也是真。这赖既得对方相救,又听李佑肯助他们报部落被屠之仇,自然愿为他效力。更何况,那紫霞现下还在长安的瑞王府中呢。

    当然,韦见素也不傻,他总觉得这赖受瑞王指派,协助自己前来河北,并非只为了那绢马之事,内中定有其他玄妙,只是自己不便知道罢了。想到此处,他心中却没有一丝失落或者不满之意。本来么,为上位者就该是心机深沉,若如一池碧水一般清澈透明,则虽有君子之器,但却决无成就大业之望。何况,他也算久经宦场了,就是看父亲的沉沉浮浮,起起落落,也不止一日了。有时知道的越多,反而不好,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正想着这些,却听前边驾车的老仆道:“老爷,接官亭到了。”言毕,却听“吱”的一声,马车的滚轴声响嘎然而止。韦见素摇摇身子,提起袍袖,钻出了马车。

    韦见素一行共有十四人,除了他和一名老仆以及赖之外,另有四名瑞王亲自点派的白虎卫士,再加三位分别来自位户部度支,金部,仓部的员外郎,以及两名分别来自陇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