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开蒙(第1/2页)  穿越在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又是炎炎夏日,私塾里面的小童还在背诵着孔子的论语。

    仿佛一切都和一年前一样,就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儿。

    不过,赵毅现在不用再趴在窗外面了,而是堂而皇之的走了进去。

    昨天,赵天水带着赵毅,来到了这个去年差点让赵毅中暑的私塾。送上束脩,先生答应了收赵毅入学。

    今天是赵毅第一天入学,老夫子王斌带着他祭拜了孔圣人的画像,算是正式入门了。

    今年的蒙童和去年的蒙童分了开来,老夫子宅院还算是比较方便,就分了班。

    “赵毅,今天拜过了孔老夫子,你也算是正式入学了,以后当专心学业,刻苦读书”

    “知道了,夫子”

    “嗯,去年我看你不顾酷暑,频频出现在我私塾窗外,可见你进学之心。

    我看你一片赤忱,也和你家里人说过,怎奈你家人不让你来开蒙,我也是唉”

    “不说了,你都读过什么书?”

    “先生,赵毅没进过学,没读过书”

    “好,那我就先教你论语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赵毅开始了他来大宋朝的上学之路,只是没想到,本来应该是家人鼓励的上进之举,赵毅却用一年时间才争取了这样的一个机会。

    和同班的小童一起背诵着‘学而时习之’,赵毅很高兴,此刻他很享受这种感觉。

    前世知道的那几句论语,根本就微不足道,东一句西一句的,也不了解意思,没有系统的学习过。

    背诵了半个月的书,夫子发现赵毅的记忆力很好。往往头条才教他背的书,第二天他就能背诵下来了。而且也不磕绊,几天后再问他反而更是熟练,夫子暗暗心惊。

    本来嘛,夫子每天就教几句。让赵毅去背诵几句话,他还是很轻松就做到了。

    这个时代讲究因材施教,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制定教学的课程。

    课程都是现成的,启蒙就是论语,千字文。

    夫子发现他交给赵毅的几句论语,他能轻松背诵,于是第二天就又多增加了几句。

    赵毅还是轻松背会,于是夫子再加,赵毅再背,夫子还增加,赵毅仍有余力,夫子把整个论语读一遍,赵毅也就会背了论语。

    才一个月时间,赵毅就熟读了论语,完成了其余儿童的一年课程。于是王斌给他调到了去年入学开蒙的班。

    入蒙一年的,都是教背诵论语,一年后才教千字文和写字。

    赵毅才入学一月,就成功的跳了一级,进步是很大的。

    买了笔墨纸砚,赵毅开始学写字了。

    千字文的背诵也难不倒赵毅,可是这写字却是难住了他。

    后世赵毅也写过毛笔字,但那是小时候练着玩的,也没人教,就是买了字帖,也没写几天,长大后就再没写过了。

    如今再拿这毛笔,赵毅写出来的字非常丑,好像那笔不受他控制一样,赵毅很后悔前世退休后,学习这兴趣那爱好的,怎么就没练练毛笔字!

    赵毅拿着毛笔在写字,只是越写越丑,笔尖上的墨水一滴一滴的,不受赵毅控制的落满了铺在桌子的宣纸上,赵毅近乎越来越烦躁了。

    老夫子王斌发现了赵毅的问题,出声教训道:

    “凡书之时,贵乎于静!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

    当然,他也是刻意关注着这个神童的。看他握笔姿势不正确,又一次纠正了他后,说道:

    “你有宿慧,背诵神速,只是这写字却是难看。

    写字,手腕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