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咱也是有矿的人(第1/3页)  穿越在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毅把城外的八十五亩水田,送给了老宅。

    但也就这样了,以后不会再多帮老宅什么了。

    不是赵毅还在为赵天山卖他的事生气,而是他又得知了四娘寻短见的事。

    本来有着成年人灵魂的赵毅,并不喜欢粘着四娘,所以他一开始并没有发现四娘手腕上丑陋的疤痕。

    但是婉儿很受四娘的喜欢,婉儿发现之后就告诉了赵毅。

    赵毅虽然不喜欢粘着四娘,但也知道她以前手腕上是没有疤的,就问四娘怎么回事儿?四娘不说。

    赵毅又问赵天水,赵天水也不说。

    后来还是赵毅哄了四丫,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很是发了几天脾气,但过了几天气也就消了。

    赵毅现在还算是有钱,几本书很火,他圈钱很多。

    而他爷爷家里则很穷,赵毅如果不帮一些,会被人诟病,所以他把地租给了老宅,但也仅此而已。

    有八十五亩水田的地租,老宅也算是小康生活了,但地契还在他手中。也不为什么,只是手中有个拿手,老宅就没人敢算计他了。

    赵毅现在不讲书了,就常去景德镇找陶儿玩,有时还会带着婉儿或者四丫。

    年前的时候,四娘是每回必要跟着去的,因为离老宅近,所以她是去看赵天水的,那时赵天水还在赵家村老宅住着。

    有钱了,赵毅想买两个丫鬟。可是四娘不同意。

    说本就是乡下人,哪里用雇丫鬟?要不是她来的晚没赶上,粗使婆子还有两个护院也是不让雇的。

    赵毅看四娘不同意,也就没有坚持,但好歹有一个粗使婆子,能做饭打扫,别的也就没什么活计了。

    没什么事做,赵毅就教了李青炒菜。

    而李青则说,以后李家所有酒楼的三成利润,算是赵毅的红利。

    赵毅又让李青帮着去府城,请了那个晨曦回来。

    这个晨曦说书还是很好的,自己以后不可能一直说书,那么就只能招人了。

    赵毅把听书阁改名“德云社”,他喜欢这个名字。

    请了晨曦做主力,又请了好几个说书先生,还请了乐器班。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德云社正式成立了,赵毅也自然而然的退居幕后,以后不用亲自去说书了?

    赵毅现在,有德云社的收入,还有李家酒楼三成红利,更有六本小说的收入,所以,他现在可以说是很有钱了。

    钱不愁了,就该去读书了,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年代。回到宋朝怎么能不去读书?

    只是先生还没说收人,要到入了夏,才收新童入蒙学。

    四娘生了,赵毅又多了一个小弟弟,起名叫赵拴。

    赵家也彻底热闹起来了,算上赵毅六个小孩儿,两个大人,两个仆人,一个粗使婆子,人气很旺。

    九岁的婉儿和自己同岁,而三丫已经十一岁了,四丫也七岁了。

    处理完了这些糟心的事儿,赵毅又买了地,这次,是一片荒山。

    地是从县衙里买的,因为是荒山,所以很便宜,但面积大,所以也很是花了一大笔钱,着实让赵天水四娘心疼了很久。

    赵毅买荒山是有原因的,他早就发现,这个时代的瓷器,和后世常见的出土的景德镇大为不同,因为它一般都是小件陶瓷,很少有中型陶瓷,更别说大型了,那更是没有的,这和赵毅记忆中的景德镇陶瓷有本质上的区别。

    赵毅仔细回忆了一下景德镇的历史才发现,原来,景德镇在元代对制瓷工艺作了重大改进,

    从原有的瓷石一元配方改为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为制造大型陶瓷器物创造了条件。

    竟然是元代才改进加入高岭土配方的!景德镇瓷器从元代开始改了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