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节第十七章 游岳阳楼(第1/2页)  千山万水总是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江南有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c湖南岳阳楼c江西滕王阁。这三大名楼,各有一段历史。

    我最早知道岳阳楼,是源自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中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百年来读书人励志的座右铭,也包括我在内。

    岳阳位秦湘北,三国时称巴丘,两晋c南北朝时称巴陵,唐朝改称岳州,建国后改为岳阳。

    我的妻子——洞庭湖的碧波公主跟随父亲离开洞庭湖后,我们分别后音讯渺茫。

    我特意旧地重游,希冀能寻找到碧波公主的音讯。顺便游览了岳阳楼和洞庭湖。

    不知是否是天公作美,我到岳阳时,天正好下着蒙蒙细雨;来到岳阳楼,只见楼旁的洞庭湖上宛若飘着一阵青烟。

    岳阳楼矗立在岳阳楼公园内,公园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写出了洞庭湖c岳阳楼的天下之著名。

    此联出自明魏允贞《岳阳楼》诗前两句,后两句是:“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

    这首诗将自古以来迁客骚人的把酒揽物c吟咏离愁的状态写活了。

    进得岳阳楼公园,沿着一条甬道北进,两旁的草地上已被雨水淋湿;在甬道的尽头往北沿几级台阶折上,抬头看到两根石柱中间一副横额,上书:“南极潇湘”,便知道已经到了岳阳楼了。

    这时两旁有些石栏干,左手边就是屈子笔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洞庭湖了。

    洞庭湖周长号称八百里,面积仅次秦江西鄱阳湖,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

    湖南有一首民歌叫《洞庭鱼米香》,描写的就是洞庭湖上人家生活,曲调悠扬,荡人心魄。

    再往北走,有一座亭子,两层c六方,成荷叶状,内有一块青石板,一面有一枝枯梅,若隐若现二十四萼;正面记载着一些文字,才知道这座亭子叫仙梅亭。

    出得仙梅亭,再往北上,一座三层木结构的古楼矗立在眼前,斗拱正中有郭沫若先生手书的三个大字:岳阳楼。

    楼前有个指示牌,写明该楼始建秦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乃东吴大将鲁肃为和西蜀争夺荆州而修筑的,系检阅水军的阅军楼。

    岳阳楼主楼共有三层,每层都有很多对联。

    一楼厅中有四根楠木大柱,中有一副长联如下:

    上联是:“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下联是:“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将与岳阳楼有关的诗圣c名儒c贤吏c酒仙的诗文c政绩c神话枚举一遍,末句引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感情;

    下联列举巴陵的名山c大川c雄关c险邑,最后一句问句,引人深思。

    厅中正面镶嵌着清代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的摹本。间或有三两个游人在此高声颂读。

    沿着木梯拾级而上二楼,厅中正面为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原物,该屏有一段传说:

    有一个贪官想将该屏据为己有,有一年夏天将雕屏偷去,准备走水路运走。

    由于该雕屏系镇洞庭湖的宝物,宝物一动,洞庭湖上立即风雨大作,洞庭湖上的渔民得知后,立即将该贪官抓住,可惜雕屏在追捕途中遗失在了湖内,后经打捞弄了上来,但是有几个字已经损坏,在重新镶嵌时,只好补了上去,因此该雕屏上有四个字有明显的修补痕迹。

    二楼四面是回廊,游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