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县: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积石山是以保安族c东乡族c撒拉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同时还有汉族c回族c土族c藏族c维吾尔族c蒙古族c哈萨克族等,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县。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在积石山县这个民族团结大家庭里团结友爱,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迈向新的进程。
)第一节积石山县的主体民族
一c保安族
中国有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像五十六朵鲜花,盛开在华夏大地上。日夜奔腾的黄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黄河古文化早期的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在滔滔黄河之滨c大禹导河之极地c女娲炼石补天的积石山下,生活着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保安族。
保安族是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独有民族,是自治县的主体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也是保安族及其民族文化c历史的唯一博览地和研究基地。2005年12月底,积石山县有保安族家庭2860户,人口14304人,占全国保安族总人口的96%以上。
保安族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与回族相差无几,历史上曾被称为“保安回”或“保安人”。1952年5月25日,经过民族识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定名为保安族,规定保安族为一个独立的特有民族,从而使保安族长期受歧视的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民族的尊严由此得到尊重,民族的风俗得以保持,民族的优势得以发挥,民族的悠久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保安族作为五十六朵中华民族花朵中的一支,用自己的辛勤耕耘和智慧,谱写着自己的历史。
保安族名称中的“保安”二字,意为“保一方之平安”,源自保安城。保安族原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畔的保安城c下庄c尕撒尔和尖尕一带,约在清咸丰四年至同治二年间,保安族人不堪忍受封建统治阶级种族歧视,民族压迫和蓄意制造的宗教矛盾,商议东迁。他们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许多人为之付出生命,在其他民族帮助下,最终来到黄河之滨的大墩c梅坡和甘河滩等地,形成积石山历史上的“保安三庄”。当时迁徙到积石山县“保安三庄”和其他村庄的定居人口大约有1500。2000人。这段悲壮的历史正如保安花儿唱道:
一绺儿山来两绺山
三绺儿山
保安人来到黄河的岸边
天下的黄河往东淌
积石峡落下了一对的凤凰
保安族的来源问题,是保安族历史文化研究首先遇到的重要问题。由于保安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可供参考的资料,特别是历史资料记载很少,该问题在学术界,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
蒙古人为主说。这种观点认为,保安族的来源,可能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以蒙古民族为主,和一部分当时在保安地区活动的汉c土c回c藏等族人民长期交往,自然融合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或者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一部分蒙古人和藏c汉c土c回等民族融合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民族。
回族为主说。保安族与回族同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且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均与伊斯兰教联系密切,历史上又有“保安回”的说法,民间也有同回族有关的追溯保安族族源的传说,所以有学者主张回族为主说。这种说法又分为以下几种意见:一是保安族是从四川保宁府(今阆中市)或南京等地迁来的回民,他们在青海同仁一带与其他民族结亲落户发展而成保安族。二是保安族原是从陕西c甘肃临夏等地派往保安地方屯垦守边的回c汉“营伍人”(即戍边部队),最后落户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