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历史名人(3)(第1/11页)  曹氏家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与《红楼梦》

    著书缘由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生于南京雍正六年曹家被抄沒后才全家迁至北京当时曹雪芹年纪尚幼曹雪芹究竟住在何处c他的青年时期是如何度过的等等这些问題总因文献无证不能确指据红学家们的考证:曹雪芹幼时与获罪的曹頫等曹家人口进京住在蒜市口其家族在乾隆时代曾经复兴一时后來曹雪芹在右翼宗学里结识了敦诚c敦敏并与他们成为亲密朋友最终曹家一蹶不振曹雪芹就落魄住到了西山黄叶村他的不朽的巨著《石头记》可能就是在西郊的山村里写成的也有人认为《石头记》是曹雪芹在右翼宗学教书时写成的

    曹雪芹晚年的生活穷愁潦倒而又嗜酒狂放朋友们常把他比作晋朝的阮籍他甚至穷困到“举家食粥”的地步常常要靠卖画來换酒喝他的画很为当时的朋友们所推重敦敏《題芹圃画石》诗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可见曹雪芹的胸襟和画风可惜他的遗作至今尚未被发现

    他的不朽巨著《石头记》的前八十回早在他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

    书的后半部分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基本上已经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來终于遗失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显然曹家兴衰际遇与曹雪芹本人的困顿经历对他创作《红楼梦》起了重要的影响:原本过的是显赫贵族繁华奢侈的生活听家人讲述祖上是如何的风光威严c荣华富贵;在亲身经历了家族败落之后他从一个锦衣纨绔的贵公子摇身一变而成为了钦定罪囚的后裔过上了穷愁潦倒c“茅椽蓬牖c瓦灶绳床”的日子“叹人世终难定”这种转瞬间荣兴辱衰的变幻让他看清了统治阶层内部的冷酷和凶残也使他出现根深蒂固的人世空幻悲观的思想

    经过了家道败落的转变特别是在年移居西山农村之后他对贫苦生活有了切身体会与社会下层人民的來往增多对社会的贫富悬殊及阶级对立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人生经历和思想认识都为他创作《红楼梦》打下了生活基础与思想基础根据现已发现的文献材料可以认为曹雪芹主要是由于不幸而幻变的生活遭际使其良多感慨“有所郁结不得其道”所以只能著书回忆身世抒发悲绪

    写作背景

    曹雪芹祖上明末前居住在今辽宁铁岭西南郊腰堡大汛河村一带在努尔哈赤的后金兵掠地时曹雪芹的远祖曹锡远被后金的军队俘虏给多尔衮当家奴属正白旗包衣(“包衣”即满语“家奴”一词译音“包衣阿哈”的简称)清朝建立以后设立“内务府”负责为皇帝管理财产c饮食c器用等各种生活琐事和宫廷杂物曹家成为“内务府”的成员曹锡远的儿子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从曹振彦的儿子曹玺和曹玺的长子曹寅曹寅的长子曹颙和侄儿曹頫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一职织造的职务主要为皇帝管理制造和采办宫廷用品但除此之外还同时担任替皇帝搜集情报的工作曹寅就经常向康熙密奏南方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政治c经济c文化c思想c治安c民情等等曹家几代人担任这一职务表明他们跟皇帝有一种特殊亲密的关系曹玺的妻子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小时候曾做过康熙的伴读以后又担任御前侍卫曹寅在给康熙的奏折中自称“臣系包衣下贱”说明曹家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对于皇帝來说是奴才但对一般人來说则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大官僚是属于最高统治层中的成员雍正继位后曹家遭受冷落曹頫时受斥责雍正五年(1727)末c六年(1728)初曹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

    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