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曹丕(第2/9页)  曹门三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之后他在相对安定的环境里过着贵公子c王太子和帝王的生活因此他的文学创作反映的内容是远不及曹操丰富的

    曹丕的诗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題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一个是形式多种多样四言c五言c六言c七言c杂言无所不有但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是建安作家普遍采用的新形式曹丕的五言诗如《清河作》写对深厚的爱情的向往《于清河cihai2c_0139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写新婚离别的痛苦《杂诗》写游子思乡之情都是较好的作品如《杂诗》其二: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前六句用比兴手法描写客子身不由主流离他乡的境遇后四句揭示出滞留他乡的客子惴惴不安的心情这些地方都明显地看出汉乐府和古诗的影响

    他的七言诗《燕歌行》两首特别值得注意其第一首写得尤为出色: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來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诗人将思妇安放在秋夜的背景中來描写把她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细腻委婉地表现出來语言浅显清丽很能表现曹丕诗歌的一般风格七言诗在曹丕以前只有东汉张衡的《四愁诗》但第一句夹有“兮”字曹丕的《燕歌行》要算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是有贡献的《燕歌行》是汉乐府旧題汉古辞已经不存但从曹丕以后凡是写这个題目的也全是七言这一点看來很可能这个曲调原來就是配七言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七言诗的形成和乐府的关系不过曹丕所用的七言还是新起的形式逐句押韵音节不免单调到了刘宋时代的鲍照它才在艺术上趋于成熟

    曹丕也比较擅长散文他著有《典论》一书可惜大部分篇章都已散佚或残缺不全较完整的只有《自叙》和《论文》两篇《自叙》善于叙事其中写到一些较量才艺的细事都能真切地传达出当时的情景《论文》则善于议论其中无论是对当时文人的批评或对文学观点的表述都简明中肯此外他的《与吴质书》c《又与吴质书》悼念亡友凄楚感人对后來短篇抒情散文的发展是有影响的曹丕这些散文表现了建安散文通脱自然的共同倾向但又具有自己清丽的特色

    关于文学创作与作家的气质c个性关系的理论观点始见于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论“气”首先论证文章风格各异c成就不同的根本原因强调文章各有特色是由于作家各有不同的气质c个性故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是说人的气质c个性有清c浊的不同《黄帝内经·阴阳应象》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气分“清浊”犹分“阴阳”这与刘勰《文心雕龙·体性》说的“气有刚柔”是一致的“清”是俊爽超迈的阳刚之气“浊”是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由于作家的气质c个性的清浊不同决定了诗文风格c成就的千差万别作家的气质c个性是先天的所以“不可力强而致”即不是用人力可以强行造成或改变的因此由于作家的气质c个性的不同创作就各有自己的专长与特点就是曹丕自己极为赞赏的“建安七子”也认为他们难能兼擅如说徐干“时有齐气”应玚则“和而不壮”刘桢则“壮而不密”孔融是“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气”在中国古代本指构成宇宙万物的一种自然物质《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王充将“气”与精神活动联系起來提出“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