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七年七月,金朝东路军的统帅完颜宗望率大军从平州出发,一路拿下檀州c蓟州c燕京,却在保州遭到当地守军的激烈抵抗,他便绕道来到了中山府(今河定县)。中山知府詹度,倒还是个勇气可嘉的人物,他一面发动军民抗敌,一面紧急上奏朝廷,一日三报,称金人此次分道入寇,两路兵锋所指,都是汴京!中山这地方已是河北的南边了,离汴京也就十天路程!
微宗接报慌得没有梳理就跑出行宫一把拉住蔡攸和太学院院长吴敏的手哭喊道:“万想不到金人无情无义,真的动了干戈,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大祸临头,眼看浪漫生涯就要难以为继了,作为帝国最高领导,徽宗自己也清楚,光哭喊是屁事不顶的。在慌乱之下,他还算“清醒”,连忙和蔡攸,黄潜善c等人一连布下了几个局。
第一个局是,他做好了随时禅位的思想准备。刀兵在前,这皇帝可是当不得了,万里江山,丢给儿子去管算了。天下死活,再不操心。
第二个局是,随时做好溜出汴京的准备。不过他深知自己一动,必牵动全国,因此保密工作做得极其周密,这个计划连身边宠臣也没告知,只偷偷摸摸派李梲出守金陵(今南京),为开溜打前站。
第三个局是,表面的抗战文章还是要做。他急命各州郡长官带兵前来勤王,即便远水解不了近渴,也能对金军稍起阻嚇作用。
第四个局是,赶紧改革弊政,争取民心,虽是临时抱佛脚,也总比不抱强。民心这东西,平时可以当它就是狗屁,但危难之际,不利用不行啊!
随即,这几方面的部署,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都分头实施起来了。
就在这时金朝派来使者谈判。由于没有人愿意承担谈判任务微宗大为恼火斥责群臣。这时地方小官李邺上书,表示愿意充当朝廷对金的议和使者。徽宗正愁着议和使者的人选不好找,现在居然有敢于挺身犯难的,当即准奏,正式下了任命。
这个李邺,倒也不是狂妄之徒,他要揽这瓷器活儿,自然有他的金刚钻儿——能说会道。临行前向朝廷提出:要携带黄金三万两,作为议和的润滑油。道理固然可以服人,加上金钱的分量就更有说服力。无奈之下,徽宗下诏,命人从宫中拿出祖传的金瓮两个,熔成金字牌若干,交给了李邺去做活动经费。
李邺志在必得,抱着为千古留美名的勃勃雄心出发了。但是,大金灭宋的国策已坚如磐石,不可摇撼。金戈动地之际,语言还能起什么作用?李邺到了金国,用足了他的长项,口吐莲花,滔滔不绝,却都在大金的坚强意志前撞了墙。
宋朝送去了金子,却没有停止金国人灭宋的步伐,完颜宗望一面派使者要宋国投降称臣,一面又加派两路大军从西c北围攻。大金使者盛气凌人,大臣们颇有争议。其中蔡攸的弟弟蔡涤,意见最为激烈,他主张杀了这几个鸟人算了。诸大臣都认为不可——这哪里行,把金人惹火了,还说不定要出多大的乱子!
且说李纲回京,还没有接到朝廷的任何旨意要他具体做什么事情,这天他正在太学院院长吴敏家中做客,吴敏半开玩笑地说:“我就喜欢你当太学生时的那股劲。那个时候我拿你们真的没有办法,只能拿祖宗规定不斩直谏之人的法度压蔡京,你们才安然无恙,我这个院长不好当啊!”李纲说了些感谢之类的话语。吃中饭的时候,吴敏无意间把徽宗想开溜的消息透露了。国势危殆,皇帝却要一走了之。大宋的明日,可怎么得了?李纲忧心如焚,对吴敏说:“如今外有强敌,内有六贼,上下不和,人心不一,作为皇帝不思抗金,却想溜之大吉,这样的人还不如尽早让位给太子。现在唯有除去“六贼”,方能聚四海之力予以御敌。可是,皇上若不去位,则“六贼”坚不可拔。我以为,今日皇上须断然离位,则事可济。”吴敏急迫地问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