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四欲平民愤慌忙布局 惧怕金军被迫禅位(第2/3页)  同朝为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何如?”李纲说:“非传位于太子,不足以安人心,亦不足以招徕天下豪杰。”如今,报国的时刻到了,他很希望以自己的意志打动“圣上”,只要能保住国脉,拼了头也心甘!

    在吴敏蔡攸安排下,徽宗临时举行朝会。皇帝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跪拜,随后,皇上说道:“朕不日将巡幸东南,令太子监国,守城御敌。”李纲霍地起身,慷慨陈词:“皇上巡幸一事,万万不可!朝廷欲弃京师不守,将祖宗一百年基业拱手让与金人,金人南下,人心震动。陛下若走则局面不可收拾。京城必破无疑!”吴敏也接下话语说:“陛下巡幸东南,臣不敢劝阻,万一京师守卫不固,必将危及此次巡幸。如此,陛下将如何应付?”吴敏又说:“陛下若使守京师者有至尊之威权,则京师守御必固。京师守卫既固,陛下则可安心巡幸。”他渐渐把话题引到太子身上,暗示只要将太子推上台,目前凶险的局面立即就可扭转。徽宗受到吴敏思路的启迪,也觉得事情甚有可为,情绪渐渐高了起来。金朝大军离汴京还有十日路程,因此吴敏向徽宗提出,必须在三日之内物色好守城人选。他说:“若陛下早定计,则中原今后数百年不为狄夷所有。若不能定计,则中原自此沦陷。百年之运,就在陛下手中。“何人可担此大任。”徽宗着急地问。”太常少卿李纲机智刚正,忠义许国,才堪大用。他自称有守城奇谋c定国妙计,望陛下予以召见。”

    徽宗一听,喜出望外,马上同意召见李纲,下诏让李纲明日一早随着执宰大臣,到文字外库等候。

    李纲接旨后,大为振奋,当即脱衣露出左臂,刺血写了一封奏疏。这封奏疏,主旨是劝徽宗不要急于逃跑,要有抗敌的决心。李纲写道:今日御敌之策有三:上策为亲征,中策为坚守,下策是避狄而走。若按下策办,虽可解一时之急,但危害甚大。若弃宫室c社稷c百官c万民而去,就等于将中原委之豺虎,大势一去不可复振。恐怕局面将朝安而夕乱,虽命太子监国,也于事无补。国家存亡在一线之间,又怎么能用平时的礼法?太子若以监国身份领导军民去御敌,名不正言不顺。要是他事事都请示你,那还有什么权威可言?要是他事事都自己说了算,又是大不孝。这样尴尬的身份,何以号召天下,何以率领豪杰以死抗敌?成功的机会只会有万分之一?今日人心已动摇,陛下您考虑,要是认为可以与军民共患难,则可坚守不去;如果认为守不住,那为何不给太子以“位号”,让他以堂堂正正的身份来收将士之心c以死御敌呢?臣观察太子,是仁孝c恭俭c好学的那一类,四海归心,大家都服。陛下若采纳了臣之计策,“天下可保,在此一举”!他在奏疏上跟皇上谈论交权c让位的问题,心知是有极大风险的。他写道,臣之愚计,恐怕陛下不能采用,臣今日说出,倘若不合圣意,臣必死于刀斧;但我假如不说,来日战败,臣必死于乱兵。他认为:“与其死于乱,不如死于国”。这就是李纲这个真正儒生的价值观——烈士不仅是指那些死于战场的人,也包括那些因为提意见而被砍了头的忠贞之士!一封奏疏,字字赤心。

    李纲怀揣着这份滚烫的奏疏,来到文字外库,等候召见。但是,他眼巴巴地等到红日落山,也没等到徽宗派人来宣他进去。可惜这一腔热血,抛洒向了个虚空!其实整整这一天,徽宗都在与蔡攸李邦彦黄潜善等执宰大臣议论这些事情。根本没工夫召见李纲,想着怎样才能顺利地禅位。这天徽宗定下来的大事有:次日就退位,退位理由不能是称病,他本人迁移到龙德宫,正式称号就叫“道君皇帝”。

    他还特别交代,退位诏书中一定要写上:“朕不能内修政事,外禳狄夷,所以传位给太子。传位是上承天意,下为百姓。任命吴敏为门下侍郎,专门辅佐儿子赵恒。几件大事敲定后,又是例行的执宰上奏言事。正在奏报间,徽宗忽然伤感交集,对蔡攸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