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间,便到了崔瑾所说的天竺。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但那时,主要是通过西南丝绸之路进行,东汉时,永昌郡境内已有身毒人(即天竺人)长期居住生活。从海上走,自然是要快捷许多,无须翻山越岭,像唐僧那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沿着海岸线行进,到达一处,便停靠几日,卸下一部分货物进行销售。现在,大唐皇家远洋贸易配备的货物可是齐整,各类布料c茶叶c铁器c金银器c陶瓷器c糖制品c漆器c镜子c工艺品c书籍及其它豪华奢侈品,换取来琥珀c珍珠c香药c沉香c安息香c象牙c犀角c玳瑁c珊瑚c翡翠c犀象c珠宝c金银等。至于吉贝(棉布),如今大唐已经开始栽种棉花,所以并不需要了。而珍禽异兽,原本崔瑾是不想要的,但禁不住别人稀罕,只得同意适当地购买一些,就担心路途上折腾死了,划不来。最让崔瑾关注的是各类经济植物种子,包括粮食c蔬菜c瓜果c花卉等等,每到一处,他便留下话,让当地人搜寻。
到达天竺的一个港口,船来船往,很是热闹。但见了这铺天盖日高大如楼宇的船队,港口一阵喧腾,船只纷纷避让,就担心被那巨船拍打的大浪一不小心掀翻了。还好,从汉以来,天竺便与华夏商业来往密切,有人见到了那巨船上迎风飞舞的龙形大旗,又有人在真腊等地见过大唐的旗帜,认得上面的“唐”字。
很快,港口官方主事赶到码头,见到如此阵仗,两股战战,心道,这么大的船只能装多少人啊,若是全都是士兵,怕是好一场战争。接着,从巨船上放下数十艘侦察船,船上不过最多十人,打头几艘船上的人穿着极为精细,一看便非普通商人。其中,便有崔瑾和一名翻译。为了此次出海,可是花了好大力气四处寻找相关翻译,其中便有一名会说几句天竺话的。崔瑾跟着学了一阵,仗着记忆力c领悟力超群,很快便能掌握基本的对话用语,让一干同时学习的儿郎们愤愤不平,凭啥自己如此刻苦仍是拍马也比不上?难道真是因为他是天人之姿?最后,李治笑嘻嘻地道:“人不人气死人,我啊,就有自知之明,不去惹这个闲气,反正能学多少就学多少。”与崔瑾长期相处的李崇真等人也点头称是。李元昌对那波斯极为敢兴趣,就单单学那波斯话,旁的都不理会,所谓贪多嚼不烂,专注于一项,却比他人都学的更快c更好。
“兄长,这些天竺人与你描述的差不多呢!”崔玦略带兴奋地道。这一路上所见所闻,与书上所记载一对应,让他收益颇丰。怪不得兄长三岁时便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过,后来兄长又补充道:“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可不是呢,兄长教导自己时,从不会说“你应当如何做”c“你不该做什么”,而是指引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便让自己去思考c摸索,最后找到答案。就算中途走错了,纠正过来就行,当成一个经验教训,从此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这便是兄长所说的“悟道”。道有千千万,各人有各人的道,为人之道c学习之道c为官之道c经商之道等等,各自不同,又殊途同归。
崔瑾心中暗自庆幸,幸亏自己后世是研究历史的,对唐代这时段历史进行了极为细致的钻研,不然,到了这时代,可不就是两眼混沌。他呵呵笑道:“早两年为兄便四处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所以才能了解沿途各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不然哪里知道这些?难道玦弟真以为凡事为兄都费神占卜?”
崔玦一听,忙握住兄长的胳膊:“那可不行,占卜最是耗费精神,哪一次兄长不是要歇息好一阵子?所以,若非关系生死之事,兄长万万不可如此费神了!”他记起多年前兄长闭关数月的那次,听说就是为了替圣上和太子续命延岁消除生死劫难。虽说此后崔氏得到莫大的好处,但阿耶说,那是兄长用自己的寿命来换取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