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三四章 南北和谈(六)(第2/3页)  民国之铁血荣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勤部c陆军司令c库伦军区以及新设立的武汉c南京和广州军区司令,这些职位杨寰宇可以任蒋志清挑选。至于其它的职位,基本上都有了人选,海空军司令以及乌鲁木齐c张家口c奉天c成都c中东几个军区,司令官本来就已经有人在职。装甲炮兵司令和特种部队司令杨寰宇也有确定的人选,分别是杨爱源和姜大柱。

    对于北方方面给出的军队职位,蒋志清自然有些失望。不过他知道,要是按北方方面对军队结构的设计,他眼下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一人之下,十八个人平级,让他真的无话可说。选来选去,他选了军委委员陆军司令的职位,因为他觉得,做为兵种司令官,如果有战事,手里的权利肯定会大于四总部和军区司令。

    经过半年的谈判,到1932年的5月,南北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华夏在经历了三年的实质上的分裂之后,再次形成了统一。相对与1929年分裂之前,这次的统一不是建立在武力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是进步,又是倒退。

    进步的是,这一次,在政权的交替上,南北双方终于放弃了使用武力,而是通过政治谈判来解决双方的分歧。这相对于当年的北洋政府也好,孙文领导的南方政府也好,都是一个历史性的改变。从辛亥以来,从孙文借口宋教仁被刺,掀起二次革命,开启了武力解决政治分歧的先河开始,到后来段祺瑞武力统一华夏的信念,和再往后孙文试图用北伐统一华夏,都是围绕着武力在做文章,这除了使政党更加的注重武力之外,没给华夏带来任何好处。在gd获得政权之后,搞的清党活动,实际上也是这一武力支持政治的思想的延续。现在,这个陋习终于被改变。退步的是,华夏的政治体制,虽然名义上打着共和的旗号,实质上,又回到了封建的个人独裁,只是没有称皇帝,也没有搞家天下而已。

    在新的南北各省选举的议员组成的新国会的选举中,杨寰宇当选为新的华夏总统。之后,新国会又在杨寰宇的提议下,通过了宪法修改案,正式确立以行政院c监察院c立法院c最高法院和考试院并立的国家管理体系。各院首长,不出意外的由汪兆铭出任行政院院长c胡汉民出任监察院院长c居正出任官c廖磊出任立法院院长c张治中出任考试院院长。

    至于行政院内部的人员安排,除了由张昭德担任财政部长c刘翼飞担任警察总监这两个职务是杨寰宇指定之外,全部让汪兆铭自己去挑选各部部长人选,杨寰宇不加干涉,但杨寰宇强调了建立考评制度,一年考评一次,由考试院负责。换句话说,第一次的人选可以由你汪兆铭选择,但一年后,考评不合格的,那就要让出位置。而之后,汪兆铭再要选人,就需要参考考试院对各级官员的考评成绩了。凡考试院考评记录不良者,肯定将丧失继续在同级任职的资格,或降级使用,或永不录用。

    新的华夏国家政府机构依然放在南京,不过杨寰宇把军事委员会依旧搬回到武汉东湖畔的原址。他没有住在南京的总统府,在离开武汉三年之后,杨寰宇再次回到自己在东湖边的住宅。他的这一举动带有一种暗示,那就是杨寰宇他不会过多的干涉政府的政务。

    在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无疑就是湘赣的农民军了。对农民军问题的解决,杨寰宇也有自己的计划。在政治上,他要求汪兆铭和张昭德配合,尽快在湘赣鄂和福建四省先期推行“耕者有其田”条例。在农民军占领区的外围先搞,不让农民军的势力继续扩张。此外,就是派人与对方接触,做好谈判的先期准备。在军事上,杨寰宇准备训练四个山地师,准备在农民军拒绝谈判的情况下,进入山区作战,把农民军逼上谈判桌。应该说,杨寰宇依然倾向于用政治手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武力。

    对杨寰宇这样的做法,新任总参谋长吴佩孚很不理解。在库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