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
守卫道:“那您可得小心一点,城里现在还有不少流窜的鲜卑人没抓到呢。”
颖坤独自策马到圣恩寺,时值中午,寺门前搭起粥棚,僧人向流离难民施舍粥饭,门口排起了长队。寺内僧人居住的地方则被辟作伤民医治之所,铺上地下坐卧着上百名被战火连累受伤的百姓,有些轻伤的只能院中临时搭起的棚子里休息。
颖坤混在人群中转了一圈,圣恩寺的僧人做事很有条理,在当地也颇具声望,内外秩序井然。伤员所用的伤药汤药绷带等也确实是军中拨出的物资,并无骚乱异样,她也就放下了心。燕州城破后守城的魏军尽数投降,并未经历严酷的巷战,所以城中平民受伤的不多,算是不幸中之万幸。
鲜卑人信奉萨满和佛教,宣帝c景帝尤为推崇佛法,大兴土木建造佛寺石窟,圣恩寺就是景帝敕造亲题。颖坤想起咸福在南京时,也曾到圣恩寺参拜过,出门时就犹豫了一下,回身忘了一眼寺中巍峨壮丽鳞次栉比的宝殿,决定到里头去走一走。
寺中请香求愿者络绎不绝,刚刚经历过战乱的燕州民众,身心都企望佛祖的平息庇佑。她也跟着请了一支香,到了佛前,发现自己心中并没有什么祈求,就许了个囫囵愿望,愿天下太平百姓安宁。
佛祖能让天下太平吗?当然不能。
爹爹在世时,因为主战征伐,有洛阳寺庙的高僧来劝诫他,让他放下屠刀勿造杀孽。爹爹也未与高僧争辩,只是笑着说:圣僧令人们的心灵安宁免堕地狱,而我令他们的家国安宁免受入侵,其实都是一样的。
她当然也是不信佛的。战场拼杀尸横遍野,双手不知沾了多少敌人的鲜血。敌人当然也是人,在家也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说不定还是佛祖的虔诚信徒,心里存了慈悲,还怎么下得去手?佛主出世,为官为将者求的是当世功业,超脱物外何来斗志?
这些事,似乎也曾和咸福争论过。
她没有再想下去,把香并入香炉内,步出殿外。
绕过大殿再往后去时,忽然有个小沙弥来叫住她,低头合十问:“女施主可是姓杨?”
颖坤看那小沙弥眼生得很:“小师父找我有事?”
小沙弥低声道:“女施主请随我来,偏院有人等候。”
颖坤觉得疑惑,圣恩寺中怎会有人找她。但是佛门圣地,燕州也已经被吴军占领,她并不惧怕,跟着小沙弥往偏院去。
小沙弥带她到一处僻静院落中,道:“女施主请在此稍等片刻。”转身离去。
院子虽然偏僻,但雅致静谧,屋舍精巧,看得出不是一般的僧人住所。院中有一方水池,奇石为沿,形态朴质别有意趣。她走过去一看,池子里却没有水,中央有一泉眼,已经不出水了。
走近可见池边石头上磨平刻字,名曰“涸泉”。干涸之泉,还特意围池立碑,倒是有几分佛家的禅意。颖坤觉得石上题字风骨遒劲,不似常人手笔,凑近去看落款,原来是魏景帝御笔。
题字的石头状如石碑,屹立池畔。她绕到石头背后,果然另一面也有题字。她看到背后左右并列的四个字和后面的署名,脸色就慢慢沉下去了。
他的字迹她并不熟悉,日常他读书的地方她几乎没有去过,但是石碑上的那四个字,“相忘c相濡”,却是见过的。
似乎是她卧病在床的时候,他到圣恩寺来礼佛,还在寺中留宿了两晚。回去之后去看她,她已经好些了,正在书案前练字,猛然间被他撞见,满桌满案的宣纸上大大小小写满了“福”字。她心中尴尬,把写满字的纸团成一团,此地无银地抢先解释:“快过年了,我先把字练练好,回头写在红纸上到处贴一贴。”
“是不是还要倒过来贴?”
她十分意外:“你怎么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