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05章 【燎原大火】(第1/3页)  铁流191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龙下里是一个不足六千人的城镇,长津江从南面画了一个c字形绕过小镇,向北流去,给龙下里的日军第七十三联队造成一个三面环水,一面依山的绝佳防御地势。

    山田喜八大佐在南面的一个中队被深夜偷渡的叛军包围c歼灭后就立即收缩兵力,两千多日军完全控制了龙下里,匆忙中构筑的防线相对来说还算坚固。身在战地c四面受敌的山田喜八大佐没有及时得到朝鲜军司令部前指的命令,在惊惶的两天两夜里,龙下里东面防线的核心——997高地不时爆发战斗,第三天,当航空队的飞机投下命令时,山田喜八大佐已经无需执行这道“迟来的”命令了。

    命令要求第七十三联队与第七十五联队靠拢,其实就是让第七十五联队向七十三联队增援,企图给包围龙下里的叛军以侧后威胁,接应第七十三联队脱离险地。事实上,四天三夜的时间里,龙下里的日军虽然被包围,但是没有遭到“想象中”的炮击,似乎鲜人叛军的炮弹在慈城江南岸的齐山岭就打光了一般。

    不能不说,从日军指挥部到第七十三联队,都因为第四十一联队被歼灭生出警惕,生怕再造成一支联队被歼灭的c难以收拾的局面来。第十五联队向第七十三联队靠拢,第十六师团进取南社,实质上就是“逼迫”军向长津江东面的广阔纵发展。

    事实也差不离,朝鲜军没有炮火支持,不可能以不惜代价的强攻拿下龙下里。四天三夜,军主力三万多人从容的龙下里南面的渡口跨越长津江,跳到了整个日军第十九师团的背后,躲开了日军的三面合围。

    五月十三日,军司令官在龙下里东南方,距离日军不过八公里的地方召开会议。

    “我军已经胜利完成重返朝鲜的第一阶段战略任务,以强渡鸭绿江c制造与敌会战的态势,成功的把驻朝日军的五分之四吸引到慈江道c两江道的北部山区,给朝鲜中部c南部c东北部地区的抗日运动创造了最良好的环境。在这一阶段,我军达成比总参预想中还要好一些的战绩,以歼灭敌四十一联队有力的挫伤了日军求战信心,迫使日军不得不采取保守c收缩的战法,给我军以轻松渡过长津江防线的机会。”

    参谋长尹琦燮作总结时,赵白朗c杨虎和郭松龄的感受和想法各有不同。

    赵白朗以中国国防军中将军衔担任朝鲜军司令官,身份地位非常特殊,能够从中解读出来的意义也颇多,但是解读的意义和现实是否吻合?还得看他接下来在军回归朝鲜战略的第二阶段甚至第三阶段中表现如何。

    蔡锷上将在密电中训示,军主力和朝鲜各地起义武装是两只拳头,两只拳头应该在一个头脑的指挥协调下互相配合,就目前阶段来说,军主力已经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就应该立即转入第二阶段任务的执行,帮助并控制各地起义武装,形成“更大规模的朝鲜军”,并以主力运动作战和各地分支的游击作战相配合,把日本的国力c军力和国家战略重心极大的牵制在朝鲜半岛。同时,赵白朗中将和在朝鲜军的众多中国国防军人们,以及为朝鲜战略作出配合的外交c经济c民政等部门,还得在朝鲜的抗日大潮中实现中国的利益主张。

    杨虎更多考虑的是去江界的李显扬大队,把军主力护送到长津江东岸之后,特勤总队主力却要回转长津江西岸,在四个日军师团的密集兵力中回旋c牵制,配合军留在内线作战的第7c8两个团作战。说是配合,不如是指导,两个军步兵团化整为零的对日作战,必然也必须接受特勤总队长的指挥。

    作战参谋主任郭松龄曾经有些后悔发起了齐山岭之战,因为那一战消耗了军和特勤大队不多的炮弹,也因为战场与预定跳到外线的方向距离太远,而“失去”了三天宝贵的时间,这对跳到外线作战的军主力是极为不利的。但是,战局如棋局,正因为由了齐山岭歼敌作战,才导致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