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回东伯侯陈兵养韬 土行孙孤胆犯险(第1/5页)  商周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四回:东伯侯陈兵养韬土行孙孤胆犯险     本回书从太子殷郊离开朝歌说起,镇殿大将军方弼护送大殿下到东伯侯所地,其间艰辛,也不必细说,殿下年少,又是娇惯日子里的孩了,若不是丧母之痛及其对纣王的失望,他怎么能忍下一口气,远走千山,历尽艰难。     各位,我们在叙说二殿下殷洪离开朝歌时,曾谈到他在路途上的辛苦,而在《商周演义-封神正源》第一部书“苏妲己全传”中,也叙说了殿下离朝歌的艰难,经过这两段的描述,大家对两位殿下离开朝歌的艰苦应该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因而,这其间详细的情形在这里也不再多说,只说大殿下殷郊吃尽千辛万苦,到了游魂关外,见到了舅舅姜文焕。     甥舅俩见面,叙述了原委,那是抱头痛哭。     完成了任务,甥舅感情融洽,方弼在那里已成了多余的人,他就向姜文焕告辞,当然,他的告辞,只是想引起姜文焕对他的注意,引起对他足够的重视,这样,他也就可以顺理调章的在东鲁得到要职。     姜文焕却有自己的心机,正巴不得他离开,没有多作挽留,只是对他说:“方将军,我本想留你在此辅佐殿下,但你既然提出告辞,我也就不多挽留了,在这里或就影响了你的发展,今后反而会责怪于我,你是去意已决,啊,你就去吧,感你照顾殿下这么些天,我也没有其他的报答,这里尚有黄金美玉,你拿些去吧,好生养息。”     东伯侯爷如此一说,方弼没有脸面在待下去,只是多住了几日,仰看殿下之意,殿下一心挂着丧母之事,没有足够的挽留,他再也无颜,打点了行李即告辞了殿下,走了。     此时,老东伯侯姜桓楚已死的消息传来,姜文焕悲痛之余,雄心万丈起,继任了新东伯侯后,起兵造反,他要替父报仇,替妹解冤,在他之下二百余诸侯听说其间事端,竞相拥护,当闻太子殿下到了这里来,他们是争相出兵相助。     开始,东伯侯的人马很是壮观,各方聚集起来也有四十余万众,于是,在军师萧银的谋划下,姜文焕开始出兵游魂关。     游魂关总兵名叫窦荣,他是一个壮烈汉子,不轻易屈服,东伯侯大军到来,没有和他商妥直接就强行攻关,为了成汤江山的稳固,也为了一世忠名,他依靠雄关地利拒守,抵抗的异常顽强。     双方大战数场,死伤无数,就在东伯侯姜文焕要取得胜利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各位,在封神正源第一部《恨海情天》卷中也曾提到,那里下了一场大冰雹。     可以这样说,饿殍千里,游魂关内外尽为冰雹所砸,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窦荣的城防守兵还好,在游魂关内,尚有房屋可住,借助着城防守备,躲过了冰灾这一劫,逃脱了全军覆没的危险,虽是这样,却也死伤不在少数。     东伯侯的兵马远道而来,遇到如此天灾,躲也无法躲,避也无可避,队伍伤亡就很是惨重。直接说吧,东伯侯经此一难,军队损伤很大,已毫无战斗力,军师萧银就对东伯侯姜文焕道:“贤候,天生异相,必有所兆,难道商王不当灭于此时?或是昏王无道,天神震怒,生此天灾,因而殃及无辜,唉,经次一难,我军也受了牵连,这也是昏王之罪,当铭记在史,庸碌无才,又怎么能坐守江山?正是贤侯大展贤能的时候,遇此祸事,当为上苍的考验,贤侯不要怕,过了此关,就有了盼头。”     “话虽如此说,只是经此一疫,我军兵力却是大减,即使过了此关,前面尚有数关难闯,即使再过了这几关,黄河天堑又是难渡?朝歌虽乱,黄河天险一带必然还有重兵把守,这却是奈何?”     “贤侯,借上苍一个情面,我军不若先作调整,休生养息,以后寻找机会,再战不迟。”     这话也对,姜文焕想,现在硬攻只会伤亡更大,搞不好还能全军覆没,全军休息调整为上,于是,他收兵了,放了跟随前来的各小诸侯的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