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回东伯侯陈兵养韬 土行孙孤胆犯险(第2/5页)  商周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然,如此大的冰雹,非是东部一地受灾,可以说全国都受了灾,那些跟随东伯侯前来的小诸侯,听说家乡受灾,民不聊生,乡民已到了吃草根,吃树皮的地步,严重的甚至已经易子而食,他们怎么还有战斗之心?     到了这时,跟随东伯侯前来征讨的这般小诸侯思乡之情愈重。姜文焕宣布休整,他们得此由头,竟纷纷找借口回家。     到了家中,乡民朋党的悲惨景遇,他们又是不忍,越发要帮助家人重建家园。     及至姜文焕再想召集他们,迟迟不见归来,这一晃,时间就过去了几年,天下这时也已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西歧经过休整养息已经渐渐的强大起来。     这个时候,姜文焕得知闻太师带兵到东海,尤浑费仲带兵讨伐西岐,朝歌空虚,正是发兵的好时机,他就想借机振兴军威。     太子殷郊刚到东鲁时,只不过十四岁,还很小,他只记得对父亲的恨,对母亲的爱,一心想舅舅出兵教训父王一顿,但是,他并不是一定要父亲死,各位,父子间哪里有真正的死仇?可以说,想杀死父亲替母报仇的愿望,只是出于一时忌恨,一时的冲动,殿下不可能对父亲有永久的恨,怎么说那都是生他养他的父王?况且,自古以来,得自于父亲的血统谁都得承认。     时间过去了几年,姜文焕迟迟不能集齐兵马,更不能攻下游魂关,殷郊焦急了,他的内心起变化,舅舅只为自己考虑,哪里是真为了母亲,为他妹妹报仇?     殿下就多次劝舅舅,及时发兵,赢得人气,尽早去除父王身边的佞臣为是。     姜文焕雄心依在,在殿下的多次劝说下,不待小诸侯全部齐集,即整顿兵马,强行攻关。偏偏游魂关关主窦荣,天生一副不服输的性格,脾气比较犟,九头老牛拉不回。如果姜文焕派人去协调,说好话,许诺他好条件,“窦关主,现在朝歌大王已昏庸成这个样子,你我结盟可好,今后,我们可共享天下。”     有了这好条件,说不定窦荣就能心软了,姜文焕就能兵不血刃。但是,姜文焕没有这样来,窦荣也就不会轻易屈就,你来硬攻,我就硬挡,想尽一切办法来挡。     他们双方打的异常激烈,战场上是血肉纷飞,血流成河。     终了,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窦荣失守了。     姜文焕打下了游魂关,斩杀了窦荣,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惊人,可以说是损兵折将,灾荒连年,他却又没有新的兵源补充,出了游魂关,姜文焕就犹豫了,直接渡天险黄河,兵进朝歌,北方群侯都云集在黄河岸那边,且还集结了大量兵马。     怎么办?姜文焕看着自己的部队,他很清楚现在渡河是一点胜算都没有。而由此西南几百里,又有陈塘一关,阻挡着前进的去路,即便绕过去也不是好办法,陈塘关关主李靖甚是厉害,若在他后面打些突击,只怕到那个时候,他更是首尾难顾。     东伯侯左右为难,非常犹豫,他就想向西大会天下群侯,集结天下诸侯的力量,以东伯候的身份和地位,在八百诸侯之上,这霸主之位他应该是稳做,如果能这样的话,就可能集齐天下群侯的力量,一起出兵来帮助,以除佞臣之名而达到坐拥朝歌的实力。     一切计议停当,就该向西进发的时刻,姜文焕忽又想到,假如李靖在他后面插一刀该怎么办?只怕照样是首尾难顾?     因而,无论是西进还是北上,都要稳住李靖。     于是,姜文焕就给李靖发了信简,可是李靖回简甚为含糊,让他更拿不定主意,这李靖是什么意思,今后究竟是友还是敌?     东伯侯看着李靖的回简,大骂老狐狸,老奸巨猾,既然这样,何不再作调整兵马,必要时,这里留下一部分力量来,以便观测李靖的异动。     游魂关大战让姜文焕损失太大,兵力给养急需要补充,又因顾虑陈塘李靖的偷袭,他就留在原地,招兵买马起来。如此过了几个月,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