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章 祸起萧墙(第3/4页)  陆家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理早就互相不服,听了这四句讽刺挖苦顿时火冒三丈却发作不得,脸色煞白又急又气一声不吭。花厅里的客人没有一个想到楚明理楚大人的考题如此阴损,人人都捏着一把汗,几十双眼睛盯着陆贤相看他怎么应答。     陆贤相想必听出了教谕大人的弦外之音,黄瘦的脸颊不知是气是羞慢慢泛起了红晕,嘴唇紧紧抿住一言不发,楚明理看在眼里,只当是把这孩子难住了心中好不痛快,得意地满饮了一杯,心想这口气也出了,俗话说“杀人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毕竟是个小孩子还是给他个台阶下吧,正思量怎么措辞,陆贤相开口了:“我的和诗有了。”     “哦,说来听听。”楚明理不以为然地放下酒杯。     就见陆贤相小胸脯一挺,声音清脆地朗朗诵读:     “贤卿良将似难求,     窃笑何须伯乐愁。     莫道隆中非此地,     安知未隐武乡侯。”     话音方落满座皆惊,花厅里一片哗然,楚明理手一哆嗦险一险把酒杯碰翻了连忙扶住。这孩子果然了得,面对自己的挖苦从容不迫,一首诗和得不卑不亢,不但才思敏捷,而且志向高远气魄非凡,居然自比隐居隆中的诸葛亮!毕竟是个做教谕的见到才子哪能不动心?顿时先前种种猜忌和不爽都烟消云散了,眼瞅着小贤相怎么看怎么喜欢,没想到治下竟出了这么一位小神童,今天容县同僚悉数在座这孩子表现实在太出色了,无异给自己这个主管教育的人争光添彩,心里那份高兴就别提了连声称赞。     这段往事樊田自然知晓,谁知后来成了这副样子让他深感惋惜,同方明夫妇说起来每每还有些伤感,见他深更半夜闯来莫非西府出了大事?     樊国猜得果然一点不错。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白天沈放认了罪,很快就传遍了西府,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虽说东府大奶奶一向以慈悲为怀,可毕竟是不共戴天之仇啊能不报吗?不单岑怡芳母子丢了魂,就连丫环婆子粗使下人也没有一个不害怕的。各种各样的猜测不胫而走,不知谁说陆方晓还有爪牙没抓住,守静堂里做事的人人自危,生怕追查到自己头上,即便问心无愧也怕丢了饭碗,大家都像害怕瘟疫似的躲着岑怡芳母子,生怕惹祸上身。岑怡芳觉得口渴,喊了几声也不见有人端茶进来,你想她家世显赫——前清时一门出过三位总督——从小使婢唤奴,哪受得了这个,登时气不打一处来,走到堂屋一看只有陆贤相睡在烟榻上,一个丫环也没有,岑怡芳火冒三丈,拉开房门喊了一声:“人都死哪去啦?”     院子里空荡荡静悄悄没人答话,她这才意识到丫环婆子是在故意冷落她,两行泪水夺眶而出,无声无息地顺着脸颊慢慢滑落下来。她在这个地方住了二十多年了,第一次觉得这里是那么冷清。这所院落原本是陆方明住的,他当家以后搬去了东府,这儿就归了自己和丈夫,老公公临终前两天给这个院落更了名叫“守静堂”,吩咐人刻块匾悬在门楣上。当时她好奇地问丈夫“这是什么意思”,陆方晓板着脸只说了六个字“守清静,行笃厚”一甩手就走了。岑怡芳似懂非懂可丈夫一脸的不高兴也不敢再问,就去请教夏翠,夏翠笑了笑,说守静堂得名于老子《道德经》,公公挂这块匾是称赞方晓为人忠实厚道。岑怡芳似信非信后来查了书才慢慢悟出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守静”一词源自《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有位隐士叫河上真人的把老子这六个字解释为“守清静,行笃厚”。真是知子莫如父,老公公哪儿是夸奖人呢,分明是告诫他大哥当了家你不要心怀不满,要保持清静,无所企求。方晓啊方晓,你要是听了话安分守己地过日子,哪会有今天。东府一下丢了四条人命如今真相大白,就算夏翠再善良这个天一样大的仇也不会当成没有,偏偏儿子又是个不争气的,家里出了这么大事也不闻不问,端着个烟枪倒在榻上吞云吐雾连句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