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乌铜走银(4)(第3/3页)  大时代的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编竹篾的,贫富差距带来的压力比动乱时代的艰苦更让人产生怀疑,他一度想过要放弃——“还不如老实做个农民”。     当然退意敌不过爱好,不然也就没有今天的“乌铜走银传习馆”,也不会举家迁入县城,完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任务。     冶炼的乌铜,需要敲打无数锤才能变成薄片。     民国时期乌铜走银的墨盒最受追捧,学绅之士尤其喜爱用之互相馈赠,据说当时昆明几家做乌铜走银的匠铺,月定量能达三五千件。匠人们根据定制需要,会在墨盒上雕刻上“年月日,某某赠”的字样,图案则有松鹤、梅花、五蝠等等,小巧而雅致。     这些袁昆林也做得游刃有余,只是互相赠送文房雅器并不是现代社会的风气,前些年倒是有不少古董商找他做岳家的高仿品。     除了一些小件的墨盒、手镯、如意和酒壶酒杯,袁昆林的订单都是定制的,比如广东的客人要做一只银碗,外面镶一小圈乌铜走银,可能是想用来装干果;有寺庙定制了装舍利子的宝塔,要求纯手工打制,并跟古时的某个着名式样相同。     他也会自己研发更复杂的作品,比如大一些的香炉和花瓶,雕刻的是他去博物馆学来的古滇国一位将军盔甲上的图案,各种狩猎的小人围成一圈,空白处也密密麻麻布满白色的银点。这样的作品可以拿去参展,一年拿一两个奖项也是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一个心照不宣的任务。     为了控制火候、温度的延续性,袁昆林会循环换气。     初见那些映衬在乌黑铜底上的银色线条和密密的小点,只觉幽幽中泛光,沉静而耀眼,无暇推断它们的来历。首先是乌铜的冶炼,铜矿溶液中加入金、锡等少量其它金属,有严格的配比,否则铜最后无法变成乌黑。     然后将冶炼好的乌铜锻造成薄片,用大大小小的錾子在薄片上雕刻图案,线条有粗有细,有深有浅,全都是凭手感和经验来精密布局。     雕刻好后,将银粉堆在图案上,喷火烧熔,铜的熔点大概在1084c,乌铜合金比铜的熔点略低50c,银的熔点大概在960.8c,利用温差和不同的熔点让融化的银流动逐渐“走”满图案。     冷却后开始打磨,这需要先把性子“磨下来”才能控制好,锉与刷子并用,力度太轻磨不掉表面杂质,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